从《英雄》到《武侠》 细说武侠电影十年变异
“武侠是个框,什么都能装。”语出2004年7月张艺谋就《十面埋伏》接受媒体》的采访。自李安的《卧虎藏龙》令武侠电影这一中国特有类型电影重新焕发生机后,这句生动的表白,其实正是《卧虎藏龙》之后中国电影人不断拓展和创新武侠电影的写照。
在中国电影全速发展的十年里,无论是对其它电影类型元素的混合、对全新电影工业科技的紧追不舍或是导演个人的美学追求,武侠电影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和喜爱的片种之一,呈现出不同以往武侠电影多彩而迥异的风貌,直到陈可辛制造的“科学武侠”和类型元素丰富的《武侠》,再次证明了“武侠”确实是个框,什么都能装。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11/jgwy_13103208348941.jpg
《蜀山传》 2001年
变招:武侠特效化
作为武侠电影的急先锋和革新家,徐克一直或引领或左右着武侠电影潮流,而2001年回归之作《蜀山传》,最大卖点不再是拳脚格斗,而是玄幻元素和好莱坞电影引发的电脑特效。其实早在1983年,深受《星球大战》刺激的海归派徐克,就已经聘请好莱坞特效专家运用《星球大战》所用电脑特效为其助阵玄幻武侠电影《新蜀山剑侠》,影片最终呈现当时电影难得一见的瑰丽奇观,卖座鼎盛。时过境迁,成本过亿的《蜀山传》虽然如法炮制、技术升级,特效场面的泛滥使得叙事严重混乱失衡,影片最终铩羽而归。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11/jgwy_13103208346743.jpg
《英雄》 2002年
变招:武侠史诗化
正如陈可辛说《投名状》在主题上是他电影里最不商业的一部,但“里面越不商业,你才要外表越商业”,张艺谋在《英雄》里同样表现出了精明的计算,将一部武侠电影从制作规模、明星阵容和场面上提升到好莱坞商业大片层次,但在大手笔的包装下,无论是《罗生门》式叙事手法和宏大的家国主题思想,颠覆以往武侠电影模式的同时,《英雄》从骨子里透着学院派的艺术家气质,如果抛开那些商业包装手段,我们会发现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制作格局武侠电影的《英雄》,其实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艺术电影。中国学院派导演遭遇武侠电影,《英雄》其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变异产物。
在动作场面上,《英雄》广告宣传片的画面和构图以及大量慢镜的运用,可谓开风气之先,尤其是慢镜风格,在4年后的好莱坞另类古装动作片《300勇士》里,我们可以看到高速慢镜已经成了影片成功的法宝之一。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11/jgwy_13103208352698.jpg
《七剑》 2004年
变招:武侠现实化
和格局缩小到江湖三角恋而且没有人飞来飞去的《十面埋伏》相比,同年徐克的《七剑》无疑更令人欣赏,放弃了《蜀山传》花哨绚丽的电脑特效和角色上天入地的动作场面,徐克以180度转变之势采用粗砺硬朗的画面风格,无论对侠义心理的描述还是动作场面的营造,都更贴近现实生活和有现实逻辑可寻。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11/jgwy_13103208359414.jpg
《风云2》 2009年
变招:武侠漫画化
《风云2》是1998年改编自漫画的电脑特效成功之作《风云》续集,在表现形式上,《风云2》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往任何武侠电影都走得更远。由于大量运用高速慢镜拍摄动作场面,许多人认为《风云2》只不过是在偷师闻名全球的《300勇士》,但实际上片中用漫画手法拍摄的“绝无神大军入侵中原”和“第一邪皇杀人回忆”片段,可以说是至今华语电影乃至全球电影最具漫画感的一笔,是电影和漫画结合得最好的一次尝试。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11/jgwy_13103208353904.jpg
《剑雨》 2010年
变招:武侠生活化
在《剑雨》之前,论对历史生活氛围的还原,秉承胡金铨历史写实美学的《卧虎藏龙》是做得最到位和最扎实的,但也仅是在布景和道具方面浅尝辄止,而《剑雨》则以大量的生活化细节,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真实感的武侠世界,许多人第一次看到,侠客或杀手在打打杀杀和恩怨情仇之外,也要租房子住、要顾及柴米油盐,甚至是喜欢自己煮面条吃,武侠片难得了有了“人”味儿。在这一点上,《剑雨》可以说是师承《东邪西毒》,但比起淡化了历史时空的后者,《剑雨》在传达“人”味上的视觉说服力更强。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11/jgwy_13103208357247.jpg
《武侠》 2011年
变招:武侠科学化
其实和《剑雨》相比,《武侠》在“武侠生活化”上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布景道具详实丰富,生活化细节层出不穷,仅是鱼膘作为避孕工具便在网络上引发一时热议话题。武侠科学化是《武侠》的最大卖点之一,虽然之前也偶有武侠动作电影涉及物理、医学知识,但基本都是蜻蜓点水,像《武侠》这般开明宗义、浓墨重彩地进行详解,华语武侠电影史上还是头一遭,陈可辛可谓开风气之先者。
就整体而言,除了“武侠科学化”外,《武侠》也是“武侠特效化”、“武侠现实化”和“武侠生活化”的三体合一(其实片中也用了不少高速慢镜),人物之间的情感都有逻辑动机可寻,而且都以细节为依托进行交代,一定程度上,这也符合了当下电影一方面追求好莱坞娱乐效果一方面又追求人性化的时代需要。
(责编: ze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