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程度有粗有细
本报记者 陈振凯
截至7月18日22时,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31个公开了“三公”经费,并呈加速态势。有分析认为,本周将迎来“三公”经费公开高峰期。
公开程度有粗有细
31个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程度和内容,有的细致,有的“粗枝大叶”。其中,审计署7月11日公布的“三公”数据,精细到了“出国人次”和具体“车辆”。
数据显示,2010年审计署“三公”经费决算数为2488.7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617万元,69个组团368人次;“公车”经费中,车辆购置支出115万元,新购轿车2辆(每辆25万元)、小型客车1辆(每辆27万元)、越野车1辆(每辆38万元),实有公车206辆,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公务接待”经费中,涉外接待支出140万元,接待国外来访24个团组139人次……
分析认为,审计署的细致公开,是对国务院“细化公开内容”、“公开得更详细”要求的回应,堪称“标竿”。
有些部门,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等,公开了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数量等,从而能推算出人均“三公”经费数量。
不少部门则相对粗糙,仅公布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各项金额以及相加的总数。评论认为,这种方式公布,公众仍难看懂“三公”经费如何支配的。
中央本级总量缩减
此次“三公”经费公开,主要为公开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两年数据比较,在已公开的部门中,有11个部门今年预算数减少,其中中国科学院减少量最大,达4360.69万元,降幅达15.1%。其余20个部门今年预算数有所增加,其中财政部增加量最多,达580.53万元,增幅为14%。
增加“三公”经费预算的部门各有理由。如,财政部出国经费预算增加,原因是中美、中英的两个会去年在国内办,今年轮到外方做东,要到国外开,再加上一些国际会议以及2011年关税谈判等增多,出国境经费预算就多了。交通部公车经费增加的原因,则是随着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
尽管仍有68个部门未公布“三公”经费,但7月8日,财政部公布的汇总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共94.7亿元;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94.28亿元,比2010年少0.42亿元,降幅0.44%。
人均经费有高有低
从现有数据看,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达28711.28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达9995.50万元。2010年“三公”决算过亿的部门,还有农业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总数分别为:23649.56、12021.88、10454.99万元。
分析认为,仅比较总量并无意义,不同部门在职人数不等,人均“三公”经费更有比较价值。根据公开数据推算,国家知识产权局人均“三公”经费5093元,卫生部的同一数据为470元……没有公开人员数量的部门,无法统计人均经费。
地方公开受到期待
行政成本高,“三公”经费数额不清,历来遭受诟病。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
98个中央部门中,在“6月底”这一时间线之前,仅有科技部4月14日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
从7月6日起,才有新的中央部门开始陆续公布。有分析认为,“越往后,公布的速度越会加快”,“财政部已有汇总数据,说明各部门数据已经出炉,只待从保险柜里拿出来公布而已”,“毕竟谁也不想当最后一个”。
按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中央部门已经公开‘三公’了,地方政府还会远吗?”有网友如是问。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