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否认企业面临倒闭潮
现在订单是减少了,但总量比金融危机时期大多了。而且国内市场起来了,东莞企业1/3的销售额是内销实现的,因此与内销极少的金融危机时期相比,现在的经营压力不会更大。
文/记者李少威、韦星、钟达文、陈臣
“东莞正在走向二次危机?”“东莞面临第二次企业倒闭潮?”近期,由于素艺玩具厂和定佳纺织厂的突然倒闭,社会对东莞再次滑入经济寒冬的担忧之声四起。昨日参与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分组讨论时,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有备而来”地对此作了针对性的回应。
江凌称,从几家企业倒闭推理到东莞可能出现了企业倒闭潮,这个思维逻辑很正常,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的企业困难与金融危机时期也有很大区别。“总体上来说现在东莞企业还是比较好的。”
江凌有准备地回应媒体报道
昨日下午3时30分左右,第十组的分组讨论现场,在3个单位代表发言之后,江凌看到媒体记者已经到齐,便突然插话。他转向记者席说:“记者们都在,东莞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是你们很关心的,借此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江凌说,这个月14日,素艺玩具厂倒闭,这是一家韩资企业,媒体由此便联想到金融危机初期的合俊玩具厂倒闭,推导出这个可能是金融危机后东莞出现第二次企业倒闭潮的征兆。
“这样的思维逻辑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江凌表示,希望媒体能够更加客观地报道这些情况,以避免对东莞制造、企业经营带来信用伤害。
莞企1/3销售额来自内销
“客观来说,近年来内外资企业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成本上升。近期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都比较快,但总体而言东莞的企业经营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江凌说。
江凌说,一是这些困难因素不是东莞单独面对的问题,全球都是这样。东莞企业有成本上涨压力,江浙企业、全国的企业也都有这个压力。二是从市场方面看,企业订单有所减少。但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订单减少比较有不同之处。“现在订单是减少了,但总量比金融危机时期大多了。而且国内市场起来了,东莞企业1/3 的销售额是内销实现的,因此与内销极少的金融危机时期相比,现在的经营压力不会更大。”三是经过几年的市场倒逼以及政府的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有了明显成效,企业应对成本压力、市场变数的能力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江凌用数据说话:去年上半年东莞进出口是历史最好水平,而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还同比增长了14.1%。此外,今年1~6月合同利用外资增长了78.7%。“这么大的增幅说明什么?如果企业没有生意做,它不会去增加投资。企业选择在东莞投资,也表明东莞目前的状况显然远远好于其它地区。”
“实际情况是,从去年6月到现在人民币升值已经超过5个百分点,但企业并没有大面积倒闭。”
——江凌
内销扩大增强企业抗打击力
就企业应对困难的能力在提高,江凌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去年6月汇改以后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大致上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0.6个百分点。当时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率在3~5个百分点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在当时的币值基础上升值5个百分点,就有可能造成企业大面积倒闭。”去年在多个公开场合,江凌都对媒体或中央、省里的调研领导谈到过这个调研分析结果,但他昨日表示,因为新的变化出现了,事实又证明未必如此。“实际情况是,从去年6月到现在人民币升值已经超过5个百分点,但企业并没有大面积倒闭。”
江凌说,究其原因,这跟东莞外资企业已经成功进入内销市场、有了一定比重的人民币收入有很大关系。以前全部出口,换回美元再换成人民币,用来支付成本,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但现在外资企业有1/3的收入来自国内市场,这些收入就没有汇率损失,还随着人民币升值而增加。
东莞海关关长王庆华:
“倒闭潮”并未在东莞出现
经济的质和量都在积极发展
随后,东莞海关关长王庆华也列举数字对江凌的说法表示支持。他说:“企业倒闭会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作为海关,我们执法中会特别注意这种风险,因此如果真的出现了倒闭潮,海关是很清楚的。事实是,这种糟糕的情况并未出现。”
王庆华介绍,上半年东莞的进出口总额是6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这和作为正常时期的2008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27.5%,可见今年状况还是很好的。
还有另外一组数字值得关注: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在逐年下降,2008年比重为87.9%,今年上半年下降到了77.6%,三年里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与之相应的是一般贸易占比在大幅增加。
进出口总额说明量还在大幅增长,而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下降,则说明了东莞经济质的提升。“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以前:内销订单需层层审批
现在:先做完生意再补手续
王庆华表示,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总额增长了21%,占到内外销总额的33.5%。通过扩大内销,外资企业除了平衡了市场,也提高了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东莞海关关长王庆华谈到这一数字的时候,有许多与他人不同的感慨。
他说,现在提到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大家已经有了共识。而在2008年提出这一方向时,则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他们说,加工贸易企业就是两头在外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内销了,它们还是加工贸易吗?”
经过努力争取,后来东莞还是做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试点。“不管它叫什么,先解决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
后来又发现,企业有了内销的订单,以前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审批,等批下来的时候,生意早就黄了。于是大家又统一认识,先让企业把生意做完了再补办手续,让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内销的商机。
本报专访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 谈东莞经济“二次寒流”——
统筹:陈明 文/记者黄江洁、陈明
针对企业界担心 “寒流第二次袭击东莞”的说法,昨日上午,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蔡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说,今年上半年外企出口依然有15%的增长。除开民营企业不说,目前没有发现外资企业大量倒闭或者关停。但是不用讳言,当前企业经营确实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外经局正在密切监控市场运行状况,配合政府制定相关措施。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政府要对这一轮出台政策应对,应该“区别对待”。即对那些产能落后的企业应当顺其自然。而对有着转型升级潜力的企业应当伸出援手,促进优质企业转型升级,以此实现东莞经济的良性循环。
谈现状
“上半年外企进来的远超关停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东莞一些企业出现倒闭的状况?
蔡康:企业运行的情况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实际上,这次真正意义上的外资企业倒闭的只有“素艺”一家。至于民营企业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到目前为止,外资企业并未出现大量关停或倒闭的情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确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我们也必须正视困难。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来反映当前外企运行情况?
蔡康:针对外资企业,我们自2008年起就建立了完善的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和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前段时间我们花了两三周的时间深入企业做了一项调研。从第二季度开始,有些企业反映压力大。但是,综合全市外资企业进出口数据,上半年依然有约15%的增长。因此,我们做出的判断是:总体经济运营保持稳定,暂未发现外企大量倒闭情况。
记者:当前外资关停的情况处于什么样状态?
蔡康:目前关停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仍处于正常水平。
记者:您所说的正常水平是多少?可否具体谈谈?
蔡康:根据30年来的统计得出一个概念,每年关停企业占总数的5%~6%就是属于正常水平。今年上半年共有266家外资企业关停、外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按照这个数字也没有超出历年的平均数字。而企业倒闭最严重的2008年,13000家外资企业中关停、外迁865家,约占7%,2009年是 600多家,而去年是500多家。
记者:新进来的企业呢?同期比例怎么样?
蔡康:同样是今年上半年,新引进了外资企业800多家。设计的合同外资将近19.88亿美元,比关停的外资企业合同资金多出6倍。
谈压力
企业经营压力来自三方面
记者:您认为,目前莞企的生存状况比起2008年金融风暴如何?
蔡康:说现在的状况比2008年更严重或者更好,现在都不好轻易下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经营压力很大。
记者:可否具体说说企业的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蔡康:企业目前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订单减少,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就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的恢复远不如预期的快、好。2009年东莞企业出口增速是负数,而去年则出现大幅增长,这是因为当时欧美市场处于“补库存”的过程,但由于恢复缓慢,以至于现在还处于“去库存化”状态,即便有也是些短期的、少量的订单,超过30%的企业表示订单下降。
其次是成本快速增长,原材料成本和国内劳动力成本都在快速增长。
最后是企业利润下降,因为卖价难提高。这与第一点也有关系,欧美市场不景气,所以经销商尽量压低卖价,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谈对策
积极扶持转型升级才是上策
记者:对于目前的状况,你们有无举措推出?
蔡康:我们无法制定政策,我们只能把目前企业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政府,建议市政府采取帮扶措施。目前我们已经把情况反映上去了,市政府高度重视,现在正在研究对策。
记者:我们都知道,企业一旦倒闭,会对工人带来很大的影响。那贵局今后是否会采取些措施,防止欠薪事件的重演呢?
蔡康:我们会加强对企业的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发现有经营不善的企业及时通知当地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尽量把企业关停的影响降到最低,把预防措施做在前面。目前我们在每个镇甚至每个村都有专人负责上报,而对前来签生产合同的企业我们也实行了电子化监测。
记者:您觉得应对目前的困难,什么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蔡康:升级转型是企业应对困难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升级转型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08年之后,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部分企业对升级转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事实也证明,越早升级转型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记者:就目前来看,莞企升级转型的情况如何?
蔡康:2008年至今,已有2700多家企业转型升级成功,还有3000家尚未转型升级。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促成500家企业转型升级,现在已经完成了,所以今年是力争1000家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记者:不久前东莞被列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这是否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呢?
蔡康:是的,我们要把握、利用好成为试点城市的机遇。另外我认为,目前的困境对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也不失为一个契机,正是因为外部环境有压力,才会促使一些企业尽快转型升级。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促使了一些企业在压力下选择转型升级,这些企业到现在状况都比较好。
记者:一些企业短期内无法实现升级转型,那么政府是否会出台一些短期的帮扶政策呢?
蔡康:我们已把情况向上反映过了,并且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也明白目前企业的状况和困难,一方面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会继续大力搭建内销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鼓励、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增加总部要素等,增强企业抗击风险能力。而2008年金融危机时市政府制定的一些帮扶措施和优惠措施,到现在还在继续。
九成外企表示继续在莞发展
记者:刚才您提到的深入调研,企业反映如何?
蔡康:90%的外资企业表示今后将留在东莞继续发展。此外今年上半年新进东莞的企业有800多家,其中涉及合同外资接近20亿美元,而同期关停的企业涉及合同外资只有3亿美元。由此可见,新进企业比起关停企业,不论在规模还是数量上都有提升。
记者:关停的企业存在什么特点?
蔡康:这次关停的素艺玩具在外资中算是很小的企业,注册资本只有100万美元。实际上,每年都有企业进来,也有企业停产或者申请关闭。“素艺”这样的企业倒掉,我们觉得没有代表性。
专家建议:
政府帮扶企业应该“区别对待”
“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比较普遍,但是不是‘二次倒闭潮’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困难是事实。”对于当前东莞乃至珠三角企业界关于“二次寒流”的担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说。
林江认为,一些企业在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主观能动性,要么就一味地盼着政府能伸出援助之手,要么就“听天由命”,满足于目前手上的少量订单,其实虽然企业无力改变大的经济环境,但至少可以更主动点寻找机会,从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管理水平、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不同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但唯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升级转型说了很多年,但一直未解决,短期内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林江说,虽然业内已经对产业升级转型达成了共识,但是那部分暂时尚未升级转型成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果手上有订单,那么就应该“有订单就继续做”,等自身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升级转型。
林江认为,虽然说企业不能过分依赖政府,但这个时候政府应该给予企业一些帮助和扶持。“企业在这个时候很希望政府能给他们信心。但这种帮扶不是简单的砸钱来救,救得了一家救不了一百家。”
林江建议,对于困难企业政府不应该过渡干预、“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一些“落后生产力”,即既接不到订单也没有市场的企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催生更多更强大的企业。但对于那些有升级转型潜力、有发展前途但目前遇到困难的企业,政府应该出手相助,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江认为,政府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请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来为东莞的企业“把脉号诊”,“只有分析出企业经营困境的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林江建议,政府可以召集企业老板和专家开一些调研会和研讨会,先听听企业老板的心声,让专家与老板“真诚对话”,从策略、信息上给企业一些有针对性的帮助。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