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tin 发表于 2011 年 7 月 26 日 20:35:10

“金龟子”一家两座“金话筒” 给女儿作榜样



data/attachment/forum/darqi/2011-07-27/jgwy_13117032798699.jpg
  爸爸妈妈获奖给女儿作个榜样
  在2011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礼上,资深的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荣膺“金话筒”奖。看她橘色上衣、蓝色裤子、黄色围巾、白色帽子、五颜六色手环的领奖造型,真像个卡通人物。从1995年开始,以“金龟子(微博)”形象走过16年的光阴,看她主持的节目长大的孩子们,有的甚至已为人父、人母,“金龟子”这个名字已经被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所熟知,甚至似乎淡忘了“刘纯燕”的名字。
  “我现在到重庆了,”电话那端信号不太好,声音不太清晰,“我回来就联系你。”刘纯燕说。
  “明天十点我们梅地亚茶室见吧。”三天之后的晚上,电话里传来刘纯燕的声音。
  到达梅地亚茶室的时候,她还在电视台里开会,说马上就到。古色古香的木雕镂刻的门廊之上悬着“清醍薄芷”的匾额。
  不多时,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到了——“金龟子”的标志发型,大大的白框宽边眼镜,白底蓝条纹短袖圆领T恤,蓝色牛仔布五分裤,高帮厚底白色帆布鞋。
  她带来一个精致的红色纸皮茶叶筒,交给茶室的小姑娘,说:“我们用这个”。
  汲水烹茶,品茗清谈。
  记者:祝贺你荣获“金话筒”奖,心情如何?
  刘纯燕:愉快又平静。这个奖是我为小朋友们交出的一份答卷。去年,我先生王宁(微博)(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拿过“金话筒奖”,对于我女儿娃娃来说,爸爸妈妈的努力对于她是个榜样吧。
  记者:说到家庭,这次“金话筒”颁奖典礼上,你的公公王鑫奎老先生专程从青岛赶来,作为嘉宾为你颁奖,还送给现场的所有优秀播音员们一幅书法作品:“操千曲而后方晓声,播万语而后且识音”。笔力不凡哪!
  刘纯燕:我公公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还专门送给我一幅书法作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记者:你先生王宁家是青岛人,据说山东男子“大男子主义”啊,有吗?你家里谁做家务呢?
  刘纯燕:(笑)大男子主义,还真有点儿。我们俩工作都比较忙,家务都拜托家里请的阿姨了。有时间的时候,我俩也做一些家务。不过要说做饭,还是他做得更好吃,都是鲁菜。
  记者:您的女儿今年要上初中了吧?将来也希望她选择播音主持这个职业吗?
  刘纯燕:我们不给孩子规划设计她的未来,尊重她的选择吧。而且现在孩子的爱好和理想好像一直有变化,今天接触一个科学家,她也许就想当科学家,孩子接触的人和事对她都会有影响。
  记者:那么当时你选择这个职业是家庭影响吗?
  刘纯燕:哦,不是的。我爸爸妈妈是重庆人,到北京工作,是轻工业部的干部。我在月坛小学读小学,在北师大实验中学度过六年,之后考上北京广播学院,1992年进中央电视台工作,1995年就变成“金龟子”了。
  记者:一般女孩子都喜欢美丽、可爱的形象和名字,你怎么选择“金龟子”这个形象和名字呢?
  刘纯燕:开始也想过“燕子姐姐”之类的名字,觉得不是特别理想,缺少一些新意和特色。最初是木偶剧院的一位老师制作了这套服装,像七星瓢虫一样的棉背心,用毛线编织的带触角的帽子,我正巧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工作,就用上了这套服装,穿着这套服装走来走去,还广泛咨询了很多小朋友,最后大家才确定了“金龟子”这个名字。
  记者:好像你进入这个领域很早,我也是看着你的节目长大的。除却“大风车”,我注意到在许多译制片尾的配音演员名单里有你的名字,而且后来重播1987版《红楼梦》,我发现你是袭人的配音演员。
  刘纯燕:是的。我小时候在西城区少年宫舞蹈班学习,少年宫的梁艳老师发现我的声音条件很好,就开始教我朗诵,我9岁的时候进入“中央电视台少年电视演出队”,就是现在的“银河少年合唱团”,那时我就是一名小配音演员了。动画片《机器猫》、《阿童木》、电影《茜茜公主》、秀兰·邓波的电影、《红楼梦》里的袭人……确实有不少呢。
  记者:一直看你主持少儿节目,为《红楼梦》里的袭人配音,对你来说很有挑战吧?
  刘纯燕:给袭人这个角色配音的时候,我二十出头儿的年纪,体会揣摩角色的心理,酝酿感情,演绎那样一个温柔的声音,是一个挑战。不过我觉得我还行吧。
  记者:16年的“金龟子”了,如果有一天你白发苍苍了,会不会转型主持其他类型的节目?
  刘纯燕:这个,主要是心态吧,你看国外有很多七八十岁的人还主持儿童节目,这取决于对待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是否能够亲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心声,和孩子做朋友,保持一颗童心。
  本报记者 孙小楠
  后记
  路过的孩子频回头
  刘纯燕和我一同走在梅地亚中心北侧的玉渊潭南路上,感觉身边的她是个童话里的人。我们一路走,路上放暑假的孩子频频回头望她。
  快到她家了,她挥挥手:“拜拜,常联系。”“对了,刚才咱们喝的是什么茶?”我忙问。“青岛的崂山茶。”灿烂的阳光照在她脸上。
  作别了“金龟子姐姐”,抬起头,天那么蓝,云那么白……
(责编: Lorri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龟子”一家两座“金话筒” 给女儿作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