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试点农民将蔬菜直接卖给市民
清晨,悠闲地走下楼,打开自家的菜箱,里面的菜篮里装着还滴着露水的新鲜蔬菜。昨晚在网上购买的菜第二天早上就送到,不必再赶早去农贸市场砍价,只要一张银行卡就能网上付账。这样的场景已经出现在海南省一些城市的试点社区。“农社对接”(农产品与城市社区住户直接对接)试点成功后,农民就能把自家种的菜直接卖给市民。
今年,在团海南省委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的惠农项目里,“农社对接”成为一个亮点,它以互联网为纽带,应用电子商务新战略,开创农业发展新路子。
“以前5毛的菜卖5元,现在即使卖3元农民也增收”
“农民卖五毛的菜,经菜贩子转手再加上摊位费就卖到了五元,市场上的菜价一路飙升,菜农仍没有增收,市民也抱怨花了钱仍买不到放心菜。”团海南省委工农青年部部长陈屿认为,流通环节费用过多往往导致菜价过高,出现菜农卖菜难、市民买菜难。
2010年11月,海口拟降低市场摊位费来降低菜价,2011年4月,海口相关部门进行强制限价。
“十年来经济发展了,而农民的增收方式还是‘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改变。现在‘农社对接’是个好机会,农村电子商务将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海南惠农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山峰对记者说。
2008年,海南惠农网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开发出海南惠农网信用支付平台系统,惠农网搭建的网络平台,让农民种的菜,养的禽畜都可以放到网上卖,所有商家只要在网上免费自助建站、签约、授权,就具备了洽谈、签约、监管、交易、服务、清算等在线商贸经营交易结算功能。
周山峰介绍,今年惠农网在团海南省委的带领下发展“农社对接”项目,就是利用网络把农民和社区联系起来,让农民种的菜直接送到社区卖给市民,减少市场的种种关卡和环节,把利益让给农民和市民。
陈屿介绍,“农社对接”目前已在海南屯昌、乐东、儋州试点,其他市县也有一些零碎的点。团海南省委把“农社交接”纳入项目,海南惠农网搭建了一个平台,“农社对接”就好比一条链子,把农民和社区串联起来,实现双赢。
“惠农网装备了GPS监控系统,每家市民对应一家农户,农民种的菜是什么状况市民一清二楚,城里的居民还可以随时来‘自家的菜地’里考察,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交易才是长期的交易。”周山峰说。
把“农社对接”真正落到实处
减少市场环节排除了很多繁琐,但是要把“农社对接”真正落到实处还是少不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陈屿称,惠农网在每个镇都设有一个青年惠农服务站,这个小站也是一个点,它集农贷、物流、代办、传播等于一体,每个点还有“惠农天天快送”农村物流配送,形成产业链合作。针对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和农业物流系统,还要利用现有的配送企业,充分发挥分工优势,保证信息和农资的及时配送。
据了解,“农社对接”在宝鸡、南京、北京等地均有试点,海南省“农社对接”在物流、配送上独辟蹊径,不同于其他城市在社区摆设营销点的做法,海南惠农网为社区装上了菜箱和菜篮。
周山峰给记者介绍了他们设计的菜篮,为了节约空间,菜篮设计成上宽下窄,这样可以错落放置,长度也是根据青菜的尺度设计的,以免折坏蔬菜,菜篮上贴着买主和卖主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惠农网的菜箱外表上看和超市的储存箱很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农民可以方便地打开所有箱子放菜,但市民只能打开自家的菜箱拿菜,这样农民在送菜时就不必一个个地开箱子,也排除了对社区卫生破坏的隐患,“这种技术国内还没有,我正想申请专利呢。”周山峰笑着说。
“不要问我公司怎么赚钱,就好比我让农民收获了一杯可乐,他能不给我喝一口吗?”周山峰这样回答记者对公司盈利模式的提问。
对于“农社对接”的发展计划,陈屿说:“将充分利用农村青年的带头人作用,将农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大户、普通农户和农家店、涉农流通企业相关人员以及农业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周山峰的计划是在三年里把“农社对接”辐射海南全省,目前他正在忙着给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他还希望有个“三农座谈会”,召集全省的党支书对三农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
“团海南省委为惠农网提供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惠农网为团海南省委的政策落地提供一个抓手。”陈屿认为,青年惠农服务站有效解决了团的三农工作难以真正深入到户的问题,实现了农民、市民、惠农公司、团海南省委的“四赢”。
本报海口8月10日电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