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315|回复: 0

得道多助的黄光裕为何输掉了国美最后的决战(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 年 10 月 5 日 11: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 }4 ?1 t. [, y) W9 M# ?0 W+ i% [

. R; i! y0 f3 E# F  9·28,国美特别股东大会。两个月间沸沸扬扬的黄陈之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决战,而结果也颇出乎意料:陈晓胜出,继续掌控国美电器;黄光裕一方提出的5项决议中,有4项被否决。 5 @) H+ X  L+ N: k+ ]  Z5 t
  当然,黄光裕的“输”,是应该打上引号的。虽然其撤销陈晓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因为撤销董事会增发股份的决议被通过,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暂时无忧,“卷土重来未可期”  
5 }, ?0 f6 V1 d4 b  L  在最终决战前,腾讯网的调查显示:82%的网友支持黄光裕。再加之黄光裕一系列“国美电器不是美国电器”的表态呼应者众,都足以印证黄光裕“得道多助”的地位,那他又为什么会“输”呢? - v( ]. y. e: X! b. u  N
  实际投票中,黄光裕只得到了3.5%不到的其他股东支持 ) [9 I& R" v) H( D
  经估算,和民众的一边倒相反,参加投票的黄陈阵营以外的股东中,只有3.5%不到的支持黄 0 B/ v. I' K( l. z$ z
  

( g8 ^: F/ G# G7 {( Q1 Q1 d' P;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3 ^6 c# i8 O1 ?/ L. i4 k
  黄光裕: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9 c, C/ H5 ~% E! Y/ Z4 v) F
  
8 I; `" }5 z&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d( U2 R! t
  1.本可不战而胜,却自废武功 4 Q4 [( I: F& @
  整个国美帝国的发展,长期以来依赖于黄光裕个人的光环。 : @* G3 R# ~9 o0 ~, f& j% Q0 \: j
  公司上市后,本应从“帝国制”逐渐过渡到“共和制”,但黄光裕对于家族团队的严格把控,直到公司上市后,也未尝有丝毫松懈。从他入狱前高管层充斥着“自己人”就可见一斑。 - n2 g. _8 O; n$ L( Q% [( k5 i
  但是,黄光裕陷入被动的原因,恰恰是由于他当年为了更高效地掌控国美,把一些本属于股东会的权力“下放”到董事会。后来当他锒铛入狱,贝恩成功进入董事会导致黄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时,他才发现董事会的权限已经太大了。
1 L& `8 q) n7 O/ G! ^  更引人深思的是,对于黄光裕来说,这仗本可不战而自胜,但因其缺乏相应制度,最终还是输了。
. m. I# {4 [2 X; T- e( K4 Y  其实,按照西方国家多年发展完善的游戏规则,管理者(陈)很难与创业者(黄)进行对抗:律师在起草公司章程或协议时,总会加入创始人保护条款,无论创业股东的股权有多少,都要占据董事会的多数席位。 " P3 y4 u, p( I
  是的,不一定最终要走到“股权论输赢”的道路上来,但奈何黄光裕没有这样的“尚方宝剑”——百度李彦宏股权不高,但有一个特别表决权;新浪曹国伟团队股权比例也不过18%,但是设计了一个“毒丸”计划,任何人想超过18%都会很不划算。但“自废武功”的黄光裕,失去了不战而胜的机会。
8 k: S5 U* l' b1 `# o  与其说忘了写成制度,不如说长期“人治”导致黄光裕对于自己掌控国美自信过头,却忘了一个“帝国制”下的皇帝闯进“共和制”下的议会时,假设没有特权撑腰,将会多么尴尬。 9 I  u- R1 W; p/ W
  2.战争动员能力差、实战水平低 ' d& W% Z* V% k
  首先是不会拉票。黄光裕找了些“不着四六”的投资掮客来帮忙,看看这些人:神秘女富商、神秘中间人、某资本和某证券的商人、印尼煤老板……这些人第一发动能力有限,第二不守信用,不但帮不了忙,还帮倒忙。像神秘女富商在媒体前“倒打一耙”,甚至还有些拉票的中间人竟然临场投奔了陈晓阵营。 9 G6 R( h/ q6 x
  其次是不懂外宣。黄氏家族在整个事件中竟然完全没有人站出来对公众讲话,而是被动地等媒体进行推广。结果却被不时爆出,黄方悄悄的与人进行秘密谈判,给人的感觉不够正当光明,本就是家族上阵,这样更增加外界对与黄家合作的不信任感。
1 M2 `6 R( w0 ]' ?8 D  更可笑的是,黄家连最基本的程序都不懂得,连连错过最佳战机。到9月12日,陈晓拜访机构投资者接近收官,可黄家代表还没开始与机构投资者的实质接触!“他们甚至连机构投资者的门在哪儿可能都找不到。”
0 l! A: ~" N& E1 r  总体而言,除了黄光裕不时发出的,或“民族主义”或“打情感牌”的公开信之外,黄方的攻势主要集中在对陈晓进行口水化的“道德批判”,不仅不上路,招数也太过陈旧。实战水平之差,已然无以复加。 " e: v0 r$ _1 u* ]
  3.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奈何人心尽失
# \3 [+ G9 j2 q/ ~8 a+ y9 R* U  无奈出走的妹夫:黄光裕的小妹夫张志铭,曾经成功掌舵国美,建造了国美成功的基础。但黄光裕不仅不厚待,反而与张志铭结下了心结。以至于张单飞,自己创业。张本当是最好的救火队员,但不肯回来相助。而黄的小妹黄燕虹,亦只是一种道义支持的姿态出现。又怎能苛求她全力投入国美的事当中呢? 4 `+ C7 ?; |+ r! x  d
  集体反戈的高管团队:在黄光裕掌权期间,国美高管团队不仅没有任何股权期权,甚至连薪水也不比同行标准高,也难怪当陈晓宣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后,5大高管集体反戈,“谁对我们好,我们就支持谁”。 1 J! W, E; y+ [: ?
  不再上当的股东:在黄将国美运作上市之后,充分体会到了资本的力量,不断套现,持股比例从75%下降至34%,套现上百亿。而诸位股东们因为黄光裕的一再套现而深受其害,最终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f" G* i" [9 s1 Z/ G" Q# a  陈晓的胜利绝非偶然
3 z- v- ?/ N  h4 |, q  
  ]) \( e6 I/ z; v+ G7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X2 r7 g# \3 x4 M! c3 ]3 j% Q  1.精心设计流程,细节决定成败
! B" r- _' k* b, \0 \: B  在决战前,有一条新闻并不引人注目。
- o8 y9 j0 z/ f0 K  q' p  9月15日晚间,陈晓方不动声色的发了贝恩债转股的公告,而对完成时间的表述语焉不详,只是称“转换股份将于2010年9月22日发行”。 $ K% E4 I% O% H( N4 O
  而决战后,联系起这条新闻,再回头看当初陈晓方为何将决战日期设定在9月28日,就另有一番滋味了:
! J& \) T) q) T  从公告第二天,即9月16日至9月28日的12天内,这期间横跨两个周末外加一个中秋假日,股市运行日只有三天。而在此前的公告中,9月24日至9月28日,国美股票暂停办理过户,9月23日又是中秋节休息,因此9月22日,是这个月最后一天可以增持股票的机会。
6 O+ }3 b) u9 B( }  但9月22日,正是债转股公告中的发行时间,即是说,假设要增持国美股票,必须要在这天之后才可以买。而香港联交所还有一规定,即使购入股票,也要过两天(9月24日)才可以交割登记。恰恰在9月22日(最后一个交易日)之后,再登记(其实也没法登记)的任何股票,都不会在9月28日的决战上起到作用了。
# {6 o2 p! [, g# I! B  那么,这个增持的量有多少呢?是百分之二。当时黄光裕的股权为32%,假设再有这2%,即可达到34%,按照法律,黄光裕就足以“对抗”股东大会。不过,这还并不是最要命的。
' ?" p0 y% `- m3 F  要知道,黄光裕方面在决战中,未获得通过的4项动议,赞成和反对的比例差距仅为3%,而假设黄光裕能够再购入2%的股票(实际市场效果可以达到2.46%),再加上“投了我就不投你”的效果,假设这2%的股票,能够被黄光裕购入的话,决战结果可能就一举逆转了。
. V" j* p$ A+ N$ j  现在,你相信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了吗? , l$ j: `% w) v
  2.专业化作战 招招命中 ) j* {( E% z: R& K
  在宣传上,陈晓方面一再强调职业经理人、现代公司治理,给外界一种很规范、透明的形象,与黄家低调、神秘的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本来外界就对黄家不透明抱有戒心,这更增添了外界对其的担心。
" g7 Q3 y% X+ I8 }0 q# p  对于资本市场,黄光裕动辄进行威胁:要么中断协议,要么收回300多家门店以及商标使用权。这种举动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噩梦,让人感觉黄一旦继续掌握控股权,可能会继续为所欲为而无法节制。 3 W' Q8 k! N) C) ^( R
  而陈晓握有资本市场爱听的故事,例如他们过去的救火经历证明了他们很棒,他们未来的战略规划显示了公司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另外,以陈晓对海外机构投资者的熟悉,可以有着“门对门”的接触。
5 m. T) u2 b: Q, z; z& }6 L% y' {  在金钱上,黄光裕一直在放烟雾弹,例如张大中出资支持、潮州老乡借用资金等等。但这些烟雾只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黄没有钱,需要靠别人的资助才能继续作战。 : ^1 s" l. A5 m
  而陈晓干脆不加理会,直接把钱撒给那些企业高管,稳定了经营团队,让黄时代的老人“集体倒戈”。 - C1 {* D$ d2 Q
  还有一组数字或许能说明问题: 9 g5 P, G$ @$ w! V; Y- T. w' a7 l
  陈晓方共动用了三家公关公司,在危机公关中共支付了近2000万元的成本。而黄光裕方动用了超过两家公关公司,支付的成本大概在200万元左右。两方在控制舆论上的花销,差不多是10倍的差距。 ! ~, {% `! X5 W- [* Z
  但陈、黄都不是真正的赢家
9 o, I6 l6 y8 e" m' o% w: Q  

3 T. N" I1 \9 V5 ~. [, ~( L& ^% Y; X8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O: \1 E+ N9 U: b  除当事两方之外的“第三方”,才是真正的赢家
9 C0 ?: y6 P" B% r" n( v  作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机构投资者等,会在这类战争中,选择做一个战略平衡手的角色,其结果是制衡强者,帮助弱者,不能让任何一方过于强大。  
- C) B7 C6 |$ H( Q4 ~8 C! c  从结果来看,黄光裕没有吃掉陈晓,陈晓也失去了手中最厉害的武器,说是打平,亦不为过。  
" S- O: }- x. V& X7 J+ K  和决战之前相比,其实双方都失去了一些东西,真正笑到最后的还是第三方。既击败了黄光裕王者归来念头,又将绳索套在陈晓脖子中,由于第三方可以随时联合黄光裕做掉陈晓。陈晓彻底成为一个勤奋的打工仔。而大股东黄光裕,手握三分之一的股份,却只能作壁上观,没有话事权,看似憋屈。  
4 `, M# [0 B; {  假设真的如第三方所愿,陈晓是一个听话勤快的打工仔,那么国美业绩好了,黄光裕的股权仍然会升值,一样赚钱;假设陈晓业绩不行,第三方股东,估计仍会联合黄光裕。  
) G5 a- G: t* L: L% [6 W, i  国美之战,并不是什么“意气之争”,归根结底,还是商业利益之争。  
2 L: k( v6 Q  @1 i5 R0 Q4 z. B% m  更重要的,是公司制度的胜利
% ]  X: Z: n# @3 z7 O  不必空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入人心”,让我们从细节入手。 6 O; p& [4 G1 h" h
  在“重选竺稼为非执行董事”这项动议中,赞成票达到了94%,这其中,占国美32%股份的黄家不可能投了“赞成”以外的选项。这就表明,黄光裕方面还是希望与贝恩资本保持良性关系的理性思维。
' e- d( J4 F* R) y' A# O. l5 o, U  而在最终的投票中,独立股东中有83%是支持陈晓的,大多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往往比散户,更加比普通的网民更强调理性,更在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更懂得公司治理机制,更突出规则的力量而淡化道德的力量。可以说,国美之争中陈晓胜利的基础就是来自这份理性的力量。 6 C  I, L3 E' k3 T/ y# |$ L
  整场战争,都在制度范围内法律范围内进行,合理精彩,毫无不当。没有真正的赢家和输家,也颇含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民主”之意。妥协,原本就是各方充分表达精心计算后的结果。 % l$ u8 i. G1 T2 p4 r
  结语:在股东大会上,一位小股东说担心陈晓连任,网上1千多万的消费者说不到国美消费。对此,陈晓回答,中国不只有1千万网民,而应该有4亿多网民,中国还有13亿人口。这个说法没有抓住要害,关键是这1千万人真的不去国美了吗?要知道这可是口水,口水你也信? …, p7 M! [* o% l6 C7 s# a
5 D# N+ S; }! i% @3 q+ z0 X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25 日 17:47 , Processed in 0.0183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