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62|回复: 0

“幼童留学潮”蹒跚出发 幼童留学实为无路可走(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2 月 15 日 2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n+ i+ X; c. m0 N& p

: W1 g7 ^# k+ s5 j/ r9 S# b 核心提示:白洁每周上六天课,周日休息一天,带回来7、8张考卷。好几次,他的父亲晚上加班到10点,回家给女儿做作业做到三四点。
8 t% @! O8 K8 b1 L' R% O

& B. p) \7 D1 G( a9 e7 r-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M  [5 ]5 C" X4 p  ■一周上课6天,唯一休息的周日还要带回卷子七、八张——白洁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毅然决定送她出国;; k* \. d6 |5 Y" a9 D( y+ l4 u
■读初二的沈豪决定“逃”去美国读书,为了每天能多睡一会;) h9 o& J1 q2 b2 j" \# S( o- C
■快上初三的小丁,面临两难选择:要么回原籍考高中,要么留在上海读中职。为了规避升学的政策阻碍,父母被迫把小丁送出国门……
6 k) l4 E9 e" ]. a; l
2010年年底,国内一家大型留学教育集团发布的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的高中以下学历(包括高中)学生所占比例已达19.75%。这些学生大多未满18周岁,还有个别的甚至是小学生。消息一出,业界惊呼:幼童留学潮,已经从趋势转变为现实!
2 F/ r' F# Y1 B6 {9 K- _  谈及“幼童留学”,我们闭上眼想见的是:一群中国家长不惜砸锅卖铁、削尖脑袋誓把孩子早早送出国门,好在争夺世界名校这条赛道上“不输在起跑线上”。2 E' f; Y. t+ l: M5 t
  然而,当记者走近这群即将漂洋过海的幼童和他们的“留爸留妈”,看到、听到的情况却全然不是如此。中国家长的“疯狂”、中国幼童的“脑残”?如烟般轻薄的片段与臆想,遮盖了幼童留学家庭中那些痛苦的挣扎和情非得已。2 B! d- Q2 `4 V4 U9 N
  帮女儿做作业
9 g+ K" P% f" m  一对与中国老师“战斗”的父母

# g8 Y! L2 i* T6 n1 T  Q  小学四年级起,白洁的作业开始增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被挤占。白洁的老爸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减少重复性劳动。( Z; _4 R3 u* J/ a
  今年春节前,上海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正在举行一场特殊家长会,参会的家长或已经、或正在打算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聚会所以被称为:“留爸留妈家长会”。  G4 S! @, d, P9 p% l2 y$ d! |
  一户从杭州赶来的留学家庭很快成为焦点。这家的女儿名叫白洁,16岁,去年结束国内初中学习,前往美国私立高中求学。他们家作为“过来人”上台发言,台下“留爸留妈”的提问好像连珠炮——
6 ^0 ^+ w& c$ h: O  “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送她出去?”" V& I3 u2 T. K5 l8 Z
  “你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到女校,有什么好处?”
: w* s% l0 F+ ~! D  “你们是否考虑过,单性的学校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s0 f/ A$ y4 u5 e- {# _8 b1 g
  白母亲笑言:“选女校,是考虑到他们对女孩照顾得更细心……”她顿了顿,回头看看女儿,仿佛是征询后者同意后补充:“也是为了避免早恋。”6 u/ Q& {0 q2 K* A( O
  这位妈妈小心考虑着女儿的感受,一如他们为女儿甄选学校的谨慎态度。从学校的SAT(俗称“美国高考”)排名、校内不同种族学生的比例,到学校所在地区的气候、枪支管制程度等,白洁的父母害怕漏掉任何潜在风险,“酿成大错”。5 K& b8 T3 O1 ?6 S; w' R
  “比她早出去一年的中国女孩已经吃了早恋的苦头——有个美国男孩暗恋她,又有个外国女孩喜欢这个男孩,她就对中国女孩使坏。”朋友孩子的遭遇提醒白母亲,“男女混校”有安全隐患。6 e" n* K3 s+ X7 u: v  h
  他们最后挑中一所紧邻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私立高中。该校全美SAT排名前20,属于私立名校;更让白家满意的是,它是女校——除非同性恋这种小概率事件,“恋爱”几乎绝迹。; t( S& l0 z" j, W1 ^. K. q" B
  白家父母的担心,其实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心声。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把孩子这么早送出国?“原本也想着至少等她成年,不然十几岁的女孩孤身在外,哪家父母不担心?”白母亲告诉记者,早早送儿出国,源于与中国老师间的“战斗”不断升级。
- R% @: a; d+ V1 q  “战斗”始于白洁小学一年级。彼时,白洁各科成绩总是班级“倒数第一、第二”,且大多为“红灯”。一次白洁忍不住问父亲:“人家父亲母亲都在教小朋友写作业,为什么你们不教我?”“是么?”父亲答,“那说明你很厉害,你不是在和同学竞争,而是和同学的父亲母亲竞争!父亲向你保证,同学的父亲母亲总有一天会教不动的,那时你就最厉害了。”6 u" B* ]; y4 a; D  q' K, \
  班主任可坐不住了,前来家访兼质问:“两位家长都在银行工作,算是知识分子,孩子的学习你们不管么?”白父亲答:“当初报名小学时,你们老师说:小孩进小学前‘像一张白纸最好,老师能在上面绘出最美的画。’我们照做,什么都不强迫她学。她进小学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现在,孩子学不过其他孩子,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4 d8 J! C4 L* d* T( k9 o
  从此,班主任再没来家访。
! k# w. b1 P0 u5 V4 t  }' L; W  其实,白洁的父母从不担心她的智商。“我和我先生是6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我们双方的父母又全是医生。我们相信遗传,白洁的智商差不了。”令他们怀疑的是,老师和他们的教育方法。
! ~! a+ n- h! F  小学四年级起,白洁的作业开始增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被挤占。这时,白家上演了一道奇异的风景:老爸和女儿一起做作业。“父亲想和你一起做作业,但父亲比你笨,你把难的题目干掉,简单的都留给我。”白父亲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为女儿剔除了作业中的简单重复性劳动。+ H) |# ]. I2 ?# \
  问题是,老师认出了家长的笔迹,在班里斥责白洁。原本就成绩不好的她,遭来更多同学的排挤。“只能我们辛苦点!”白父亲对老师不满,但为了不让女儿在学校承受压力,他想出新招:用铅笔做作业,让女儿用圆珠笔“誊写”,他再用橡皮把铅笔笔迹擦掉。0 h+ u5 J4 t7 @' v9 R: I
  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白洁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等几十本书;把自学的《新概念英语》第1-4册当儿歌唱。  r  L* r& l1 u1 F
  五年级时,她超过了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她已经形成自我学习的方法。为此,父母为她选了一所私立初中,由于他们担心:“公立初中再也容不下她。”
6 @1 ^4 R& h8 G- ~$ B0 Z3 H& E  果然,到了初一,白洁的学校生活等同于“考卷+考试”。“浙江人读书很疯狂,每周上六天课,周日休息一天,带回来7、8张考卷。好几次,我晚上加班到 10点,回家给女儿做作业做到三四点。不好好做,她的平时成绩就得开红灯。”加码的作业不只是累倒了白父亲,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两位家长面前:彼时,白洁已多次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他们不知道,白洁被保护的“自学方式”能被学校容忍多久?- K. u" d8 S1 B' w
  “由于看到了孩子的聪明,因此我们选择逃离。”去年,白洁初三毕业,搭上赴美航班。
6 e! T6 [( W! ]  创24小时不睡记录
6 A( x. u* T! {. }8 A, J  一个无路可走的初二“差生”

8 A: p% V4 c% v7 k  学校老师告诉班级里的“差生”:以后高中考不上,只能去职校,毕业就失业。
- J, X& i# ^0 g% f2 B  白洁的例子,不只让“留爸留妈”生出“早早送儿出国”的念头,在同龄人心中也播下“逃离”的种子,例如沈豪。
1 y* ]3 C7 x3 v  沈豪,是上海一所公办初中的初二学生。在“留爸留妈家长会”上,沈豪和一群孩子被父亲母亲们领到白洁身边,沈豪借机悄悄地问白洁:“你们那里晚上做作业做到几点?有周末么?”“我们学校下午3点半放学,晚上做作业做到9点,周末爱干嘛就干嘛。”白洁开心地说。“真好。”沈豪松了一口气,“我得去美国念高中。”
% B" I, D0 M" v  以做作业时间的多少,为学校好坏的评断标准,简单得有些残酷。然而,这却是不少留学家庭选择送孩子早点出国的导火线。4 h8 }/ ~7 h: }$ K( E
  “我的孩子才上初一,做作业已经要做到晚上11点,以后怎么办?!”“现在孩子放学回来,我们都跟打仗似的——6点钟到家,我们事先准备好洗澡用品,15分钟洗完澡出来;饭桌上碗筷、饭菜全部备好,20分钟吃完,开始做作业!一分钟都不浪费,几乎每天都要到11点收工。一直这样下去,全家都神经衰弱了。”一群素不相识的家长,相拥“吐苦水”。/ ]! t3 F5 S$ X9 {: ]
  对于沈豪而言,这种辛苦快要到达“极限”。“不止是每天做作业到11点,我的好朋友还有好几次连续24小时没睡觉;还有的人每天晚上补课到11点,回到家睡4个小时,早上3点钟起来补做作业。我马上也要这样了。”! {( m: W5 Z7 C
  沈豪自言是班里的“差生”——各科成绩徘徊在六七十分,有些还“开红灯”。在班上,成绩越差,越辛苦,有24小时不睡记录的多半是“差生”。
2 p+ Z' c5 S' L& z& |  “这样补课成绩上去么?”记者问。
0 ^$ u5 Q1 d$ O3 `9 m  “没有。”沈豪说。; i' P8 k, H3 W
  “那索性不要补了,弄坏了身体。”( B0 W& x, e; w" T) j3 q2 A1 J
  “老师不答应,差生成绩不搞上去,他们考核难过关……”14岁的沈豪言语不多,但冷不丁冒出的评论会惊住一旁的家长。“老师还说,像我们这种人,以后高中也考不上,只能去职校,毕业就失业。”
5 m$ V) ^& z, ]  当得知出国不仅能带来宽松的学习环境,还要耗费家里两三百万的存款,沈豪低头讷讷地说:“我真的无路可走了,我想多睡一会儿觉,我必须出国。”8 ~" o+ k4 C* E1 k/ }9 j

: b9 g8 Q$ W$ h  到国外要上中文课; O% |- {1 C$ }  [
  一个“没得选”的务工者子女
( G6 D6 u& r/ ^/ q
  不忍心浪费孩子的读书天分,又不放心年幼的孩子独自出国读高中,丁父亲的家里快“打仗”了。
7 `7 [* k, N) b- i( X) |  相比之下,白洁、沈豪的出国愿望都没有12岁的小丁那般“迫在眉睫”。这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小丁和他的父母对留学“一窍不通”,但在留学中介眼中,他们是“最坚定的客户”。( k3 |% b$ N# A7 _: g$ b( c
  去年12月,丁父亲带着小丁走进一场美国私立高中面试咨询会。在其余家长依据城市为孩子挑选学校时,丁父亲并不清楚芝加哥、俄勒冈、德州是些什么地方,他心中只有“纽约”,但具体在哪里,他也不清楚;至于“托福”、“SAT”,对他和小丁而言,更如天书一般。) {% G1 ]& p# h# ^6 X
  集体咨询时,丁父亲小心翼翼地反问:“请问,孩子到了美国高中后,还有没有中文课?”( l8 a9 y  P  C1 |% k
  “某些学校会开设中文课,中文在那里就像小语种,和西班牙语、德语一样。不过,中文课只针对外国学生,中国学生恐怕没必要学习了。”一位美国高中的校方代表回复。5 S0 G( y! v9 R' @0 X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问的是,孩子能不能像在中国上语文一样,在那里继续上中文课?”丁父亲的追问,让家长和校方代表费解。$ F& E; M& E0 v# E9 V; ?( Y+ s1 |
  “既然出国了,为什么还要学中文?假设想学中文,不用花这么多钱去美国念书啊?”
9 c6 J1 [; Q# s! G, h  “我担心,孩子这么小出去,忘了中文……”
' `  l% ~8 Z1 a$ L  旁人不知,丁家爸妈何曾舍得“送儿子出去”,当听到校方介绍每天必须上“圣经课”,没有了“语文课”,丁父亲对孩子未来的价值观更是担心不已。, z) F" U7 G$ q
  “像我们这种人根本没想过要把孩子送出国读书呀!”其实,丁父是安徽来沪务工者,10年前走出田地来到上海。经多年打拼,而今在浦东经营一家小超市,日子小有声色。6 ~: Q& b7 p+ I  l
  小丁从小学一年级起在上海念书,直到在2010年升入初中后,小丁家被老师“郑重提醒”:小丁不能参加上海中考,要么回原籍参加考试,要么留在上海但只能读中职。8 e0 l. I( [; c+ x  w
  小丁在班里是班长、成绩优秀。丁父亲告诉记者,假设初三回去考,没有学过当地教材,势必考不上好的高中,将来上大学也悬;假设提前回去,老家早没了亲戚,谁照顾孩子?可留在上海,只能读中职,夫妻俩觉得对不住孩子。“孩子成绩好,我们不能废了他呀!”$ g6 O6 p, j0 r* u6 L& T
  在参加美国高中面试前,丁父亲参加了移民投资会,他想过花50万美金“投资移民”,然后让孩子在国外读书,但是这样一来,等于全家要放弃在上海的一切,去美国白手起家。“我语言不通,去美国能干嘛?不是蹲‘活监狱’么?”丁父亲曾跑到无锡、昆山等离上海比较近的地方,为儿子联系私立高中,却被告知没有当地户籍不能报名;他还曾打听过上海本科学历考试,希望“硬着头皮读个文凭,办理居住证,解决儿子的中考身份”,不过读出文凭至少三四年,儿子眼看就要初中毕业,等不起。
, l8 u, H* ~6 j6 H& _) Z: C  在上海的安徽老乡提议,让孩子“留级”,等上海政策“松动”的那一天。丁父亲摇头。
6 ?+ ]% s7 s. l  n2 P& n  到底该怎么办?“还是申请出国吧。”寒假前,丁父亲去小丁的小学开了孩子的过往成绩证明,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们,又去银行申请了50多万的留学贷款——够付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1 h9 w; L' }0 {! Q& d
  “假设孩子现在能出去,就送他出去,反正国内也是读不上去了。”丁父亲时而说得很决绝,时而又不停叹气。“最好,还是别出去……家里都快要‘打仗了’,由于我妻子不舍得孩子,我何尝舍得!”6 }4 [* |4 [* c$ b' I
  “我们是被逼着把孩子往外送啊。”丁父亲说道。0 a; H6 x. e' w# z7 |4 d
1 p( X! _/ f, n/ `5 k6 g3 a  C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22 日 16:23 , Processed in 0.0186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