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R; |: _ B7 o1 C W2 g. [: `3 L
/ L* i; W6 o! W6 P3 M. [
* N; n" B& p# w8 i, h6 L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 r+ l: j4 L$ @9 m; r, Z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以专栏的形式提出“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明确十大举措。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一个个具体数字,生动地诠释着“改善民生行动计划”,让人备感温暖。一项项民生举措,勾画出充满希望的民生画卷,让亿万群众真切看到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6 A! U$ ^/ @; D! ~ 促就业:
3 O& [ ~; y* n5 T. W 调整中解决“两难”
3 F- z# X+ |8 C. o3 P1 k 本报记者 罗艾桦 N* f1 l* n8 o& O5 g
423亿元1 a: Y' }- l1 _* T* h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3 f/ c% `8 @1 i3 D- E$ O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G* y8 Y5 u e: c* r+ c# s( j* B 一方面沿海地区用工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当下就业形势凸显的两难局面广受代表委员关注。
8 o) K; ~5 W4 y9 R; @( S. z/ X 广东省是就业大省,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代表认为,部分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格局。$ t" B, p- ^$ r7 ~9 n
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招工难”现象远没达到“用工荒”的程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局部的缺工现象反映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确实在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绩。1 p& i& P6 G+ j+ A5 Z1 {
随着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总量有所减少。同时,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上升。此外,经过多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就业,农村可转移的劳动力也逐步减少,这些使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化。" n& J5 C5 U$ o0 D. C0 j: Q
“两难问题进一步凸显下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欧真志认为,当前劳动者技能素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地区、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地促进两难问题的解决。
% J. N6 S8 W8 x8 X# D* l 保住房:
& e1 I& c8 X/ {; q2 b 政府要勇担责任
& D# V% G8 X+ I3 S) L0 [ 本报记者 卞民德
+ p1 q: G% u5 V- I/ Y! K. } 3600万套
s* x! q: A; ]# \. D: N0 n3 E1 z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
) B1 u1 O# d' J U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 f' c% l8 X1 D8 M/ a* H- A. l' ?( d “安居才能乐业,保障房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要政府舍得花钱,勇担责任。”江西赣州市市长王平代表说。$ ]' }8 x& r l7 p* d5 n) P
“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保基本,解决好中低收入及‘夹心层’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一手狠抓保基本,建设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扩大保障覆盖面;另一手抓房地产市场调控,两手都要硬,才能达到稳房价、保供给的目的。”这在许多代表委员中形成共识。2 E% f6 D' V$ n$ K
“许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以财力不足为借口,延缓保障房建设。但实际上,欠发达不应该成为保障房建设落后的借口。”王平说。他同时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的资金巨大,单单依靠政府投入确实远远不够,这就更需要政府勇担责任,勇于创新,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问题。
" V$ ?1 j* Q9 L6 J 代表委员建议,适度的市场化运作是必要的,应探索将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交通运输、供水供气等资源进行整合,力求打造一个完善的融资平台,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资本运作,多渠道融通资金,推动保障房建设。
- X/ d( f9 p" B$ _# R1 _8 i 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将在出实招、抓落实上下功夫,让更多百姓住有所居。”王平说。2 l* i7 {0 h9 O
调收入:
9 `/ b4 D' T: i+ `) X, O9 \4 Z, A 分配秩序更合理
% A( | j5 k) M9 s% J! P- c 本报记者 侯琳良 颜 珂 彭 波* r: b# j& s6 ?. N/ { @' u% `
年增超7%# Z1 h# C' [9 E5 o- y2 H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 z2 K4 V8 ?& y" I T$ A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 }$ I$ l# ?9 S$ J, ^" M 收入分配是老百姓的“钱袋子”工程,如何进一步提高百姓收入,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 E4 T6 h/ O1 g4 r- o4 H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涉及收入分配的内容增加了许多,不仅单设一章,而且在住房保障、就业、农民增收等多章中都有提到,这说明国家对老百姓‘钱袋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张德明代表说。5 t" O/ U: L7 j; F) `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里提到的两个数字令许多代表委员振奋,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和“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大家认为,这说明国家正在谋求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发展的成果,相信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得到逐步扭转。& Q9 i" B. V1 }8 {( u f1 \
“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必须加快由单一救助到多元引导的角色转变。”河北省廊坊市市长王爱民代表说。他认为,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保障上要多管齐下,另一方面,政府在市场引导上要多策并举,通过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政策等,引导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l: `+ l. B4 F ~. w- K
对于当前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言。“当前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滥用,导致干同样的活,却拿不一样的钱。”3月7日,在湖南代表团小组讨论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周玉清说。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制订与劳动合同法相配套的《劳务派遣用工实施办法》,明确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岗位、待遇等,规范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以及劳动者三方的权利、义务。
% P% Q+ B* F2 K7 H3 { 便出行:: @7 K% u6 o( I
寻求质的新飞跃
: T0 k( L+ H- U- A" d) L I8 l5 i 本报记者 汪志球 黄 娴
5 G4 t5 `9 @: ^( |2 ^ 8.3万公里 a" Y- H9 ?. t/ x5 v
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8.3万公里。! ?% m. b n6 n5 b8 h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 J! z; J" J5 r7 d2 n6 m/ r# p
出行问题,一头牵着经济发展,一头牵着百姓生活,也牵动着代表委员们的心。# z6 r5 ?1 Q9 H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彭伯元代表回忆,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边远村寨,从前老百姓去县城要走上一天,带点物资必须“人背马驮”,碰上下雨天,泥泞的山路还经常发生事故,村民“宁愿窝在家里,也不愿走出大山。”“这一现象在‘十一五’时期得到了很大改观!”彭伯元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贵州省96%的乡村修了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湄潭的老百姓告诉我,路一通,茶叶销路、旅游市场就兴旺起来,不仅能很快脱贫致富,甚至把附近的小城镇发展也带动起来了。”
$ D! ?4 A0 G" J/ |3 Z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力度,仅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就将达到8.3万公里。$ T8 _+ u0 g- D4 u2 U
“‘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建设将要寻求质的飞跃。出行安全、舒适、绿色、畅通,将是我国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彭伯元说。
2 [4 H6 A. ~3 z, V “当前解决百姓‘出行难’,不仅需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更高明的交通管理智慧。”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代表说。她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农村有很多“断头路”,她建议加强农村公路网的整体规划,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w8 T' b; Q& f- F; t; F
城市交通管理的问题也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规模急剧扩张,这对交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别无高招,唯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彭伯元说。" }+ k! w/ t6 g+ L
" j9 b. b7 k* z" W3 V' T8 K: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