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G8 V `5 L5 W, t( {4 V! J/ B
4 l0 y' B: U" K) g& ] 本报讯(记者王秋实)从今天起,群发诈骗短信5000条以上,或者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行为,即使诈骗未遂,也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昨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的定罪门槛做出了新规定。该司法解释今起实施。
; _" {7 x- i _9 \: C' b 诈骗3000元可定罪 4 J' R, k4 ]& Y1 Z* ^
根据该解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诈骗犯罪的发案形势,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有所调整。诈骗案的定罪金额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为3000元,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将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3万元至1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的将达到“数额特别巨大”。* v. j6 l* S4 r
5种情形从严惩处
; D1 j" ]" U/ \, i. e$ U 在犯罪金额已经“达标”的情况下,该解释还确定了5种将从严惩处的情形,包括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以及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或者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同时,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也将予以严惩。
! Q8 H" Q2 l# u/ ` 此外,解释中也同时规定了5种可以从轻处理的情形,其中包括,如果诈骗的是近亲属的财物,得到近亲属谅解的,一般也可不按犯罪处理,即使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也应酌情从宽。4 j8 E0 o! g9 Z4 h" D. `3 }6 l
诈骗电话500次入罪 ! V8 H: E, j3 p
针对目前电信诈骗高发、大量被骗者却难以一一查实的情况,解释中特别规定,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虽然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是只要达到发送诈骗短信5000条以上的;或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以及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就应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p+ [: w% @& f: a: z; l
如果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仍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将以共同犯罪论处。6 a8 b+ K; n& i8 b+ V
■释疑5 a3 |6 V4 ]% u3 V2 J' m5 K
划定短信条数便于侦查取证
5 A: I3 R4 m! @4 D/ ^2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表示,从公安机关近几年破获的多起境内外勾结的电信诈骗犯罪来看,其中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的认定方面,犯罪分子想尽办法钻法律的空子。因此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及时解决电信诈骗定罪量刑中遇到的新问题。% H4 {' ?+ j7 k& u; s- f
胡云腾说,司法解释针对电信诈骗行为查处难、取证难,诈骗数额往往难以查清的实际,根据刑法总则有关犯罪未遂的规定,专门划定了“硬杠杠”,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对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即可以诈骗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发送诈骗信息的条数及拨打诈骗电话的次数,通过技术侦查手段可以查证,而且5000条、500人次的数量规定,也符合打击此类犯罪活动的现实需要。
5 s E+ v+ s6 F0 B 据新华社电, B. \( f: B: d1 y$ J
/ ?: f$ N8 G$ f+ Y% Z4 g; U
& F, J- } Y# y+ ?)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