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0 P: Y9 y2 e# [ R) s; G) m
; `( k% h* W$ ?0 m/ a/ [
& b/ @/ ]/ J" _ M( U# ?
电影大师费穆之女费明仪(中)
% N4 m0 R6 ?4 J' y) X ! R% Q3 w+ g# H, N, M% t1 C
电影史学家李少白& p/ J) Q/ h& E* U% L
, j, d& Q4 a) D1 s$ N
合影
: x$ I; G% ?% Q
# _$ L+ O3 H' ^) n; ]/ U9 j! {论坛现场4 a4 h8 i: \ ^1 x" ]2 t
新浪娱乐讯 2011年4月2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主办的“未名大讲堂——与名家、名人面对面”文化论坛之九:影像·历史·文化——费穆电影《孔夫子》(1940)展映与研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和著名电影史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少白先生为活动致辞。
$ n7 d* B' V5 M( H! P7 C 著名歌唱家、电影大师费穆之女费明仪,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资深影评人何思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郦苏元,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卫防,《电影艺术》杂志主编吴冠平,作为嘉宾应邀出席。活动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主持。/ h/ P! {& L7 ~. n
影像表现世界,纪录了历史;传媒放大影像,留住了历史。费穆先生以他的创作告知后人,我们应该留下什么样的历史。此次活动以在海外被重新发现的费穆电影《孔夫子》为中心,着重探讨费穆先生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坚守,探求和追溯往昔传媒人的道德制高点,意在使当代传媒人以史为镜,重塑自身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我们期望借此机会,在传统文化衰微和断裂的时代,重新追寻那样一种弥足珍贵的道德精神与铮铮傲骨,再次传播我们一以贯之的价值选择与文化诉求。! n/ \* f z+ O! d5 q' k7 c- t1 t
费穆先生在租界之中拍摄的《孔夫子》就是一部力图从中国圣贤的家国理想和心路历程出发,深入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与文化之根的电影作品。影片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传达了儒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社会理想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以及杀身成仁的立身标准,在国家风雨动荡之际,用以古喻今的手法并表达出作者对于“人心”和“灵魂”的坚守。日军占领租界之后,费穆先生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毅然拒绝和日伪合作,这和《孔夫子》中宣扬的民族大义是一脉相承的。1 M; s9 `) p& e- \( V% p/ `& l
本次活动主要由放映、研讨、提问三个个环节组成。电影《孔夫子》放映之后由费穆之女费明仪女士演讲,谈到她眼中的父亲形象和自幼所受到的艺术熏陶和精神指引。之后,几位国内著名的电影史学者、影评家以费穆电影《孔夫子》为案例,围绕“影像·历史·传媒”三个关键词进行探讨,并回答了在场学生的提问。4 P# ~0 z1 S/ `/ O& l9 f. v
此次展映和研讨是北大电视研究中心和北大文化发展基金共同举办的“未名大讲堂”系列活动中的第九期,此项目就历史与当下社会、文化、传媒、艺术等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学界、业界名家、名人展开对话交流,以求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批评和引领作用。
2 Z, w4 A' R2 e" z; t+ g(责编: yxj) }2 z, h! Q0 c5 x2 {
, `8 u0 k ~, f2 k2 a* A. O9 x'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