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c/ @5 P" ?& ~4 \, H
; w( _- `6 K' B \5 Z/ r " D8 u& D9 ]5 O* L+ n9 M- z
冯玮微博截图
) M7 C7 w- ? w2 H6 ?$ g5 E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罗欣 实习生容薇5 }3 G! I9 r" Y* n. {% J
因连发数十条揭露名校“招生内幕”的重磅微博,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该校历史系教授冯玮(点击查看微博)最近成了网络红人。昨日,他再次连发7条微博,呼吁“拯救‘北清神话’受害者”。
0 u! O$ ~2 t* G: U! _0 b 微博披露“招生黑幕”0 Y3 _, A$ W% ~9 P$ P: H4 x
昨日上午10时11分,冯玮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一“典型案例”:“今天清晨,高考理科成绩在湖北宜昌市名列前茅的夷陵中学某考生,因实在经受不住各方压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改变志愿。他父亲今天上午和我长时间通话,表达了万般歉意和万般无奈。他说:‘女儿每次接到电话都流泪,我每次接到电话心里都流血!’”8 F+ j- |* s* w5 H2 K* w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冯玮介绍说,该考生此前已和复旦签“预录取协议”,但由于其成绩明显能进入“北清”(北大和清华),考生家里就从未“消停”,“其父近些天从未能够晚上12点以前睡觉。在和我校签‘预录取协议’后,该生父亲还特意给我发来短信,让我‘暂时保密’。但是,由于该考生迟迟没选那些学校,与其有关的各路人马全线出动,让该家长和考生都很崩溃。”
: x6 g/ u$ z M! {- ?$ j* L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冯玮微博中所提到的考生家长。对方表示,此前的确和复旦签过“预录取协议”,但昨日已决定改填别的学校,“孩子的理科好,分数够上这所学校,正在选择专业。”对于是否曾被某所名校“围追堵截”,他则三缄其口。2 p3 |+ k: E5 x1 e
是否“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D) W ?+ k8 W
事实上,上述考生并非冯玮所提及的唯一被“绑架”考生。此前,他还在微博上披露,2010年,湖北一考生本想报复旦,可在前来签约的路上,接到副县长5个电话,考生最后“选”了清华。
. a' _- z: |: G- F/ M 冯玮认为,这一现状由多种因素导致:地方行政为凸显“政绩”;高中校长为凸显办学“水准”招揽优质初中生源;教师为考核和高额奖金;考生受“北清神话”长期影响而“迷信”,“自愿”选择“北清”,或迫于各方压力“不自愿”选择“北清”。
6 o R* E* N- n- `% y& L- E 有人质疑,复旦的老师揭露这一现象是好生源被抢,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对此,连续4年参与湖北招生工作的冯玮说,“大家没必要猜测和怀疑我的‘动机’,是否破除‘北清神话’,和我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我个人既不是‘北清神话’的受益者,也不是受害者。我仅仅是尽一名知识分子应尽的义务。不同的学校互有短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拥有‘自由选择权’,而非意志‘绑架’着去某所学校读书。”
7 y* O( ]' `, U 被批名校否认“绑架”
9 F7 o) M+ ^( }1 Y 对于冯玮所提到的“绑架”考生一事,北大、清华均予以否认。清华湖北招生组组长黄开胜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回争抢考生没有意义。学生有没有提前跟别的学校签‘预录取协议’,我们并不清楚,如果他转报我校,也是他们认真思考后自主的选择。我们并没有通过什么方式去强迫谁,犯不上。”
( D0 O. }$ U+ u! f4 w! @; [ 北大湖北招生组组长朱怀球教授则淡定地说,“考生来咨询能否报考我校,我们都是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北大的学科优势,而且告知考生一定要填报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专业。我们一向反对重奖吸引考生报考,因为这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导向。高校吸引学生,应该凭借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 U7 P3 S0 \/ T: ]8 U) l% s&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8 L' J+ y$ O8 c0 v3 x
4 a7 y3 B2 n) k9 P: z,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