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c/ H, s7 V/ o5 n
! {& ~$ P$ X' ~! J4 r; M
2 k1 X1 ^$ ~) k% @7 E$ a
西安警方正在现场收集物证(资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7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新华社发$ S x( C! d* u, V1 J
7 ~3 _* D1 r7 t2 p- L O% _
这是被盗的秦东陵一号墓(资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7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新华社发
1 m+ [# I3 S. N" p# `4 ^ % j8 G, R" L( s! l1 \
这是西安警方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漆木高足豆(资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7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新华社发2 F- Q& I2 }# Q9 {) t
新华网西安1月2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李柯勇、冯国、梁娟)在陕西临潼看守所的铁窗后面,记者见到了秦东陵一号大墓的盗墓贼。问起前不久盗挖秦始皇祖坟的经历,他们警惕而寡言。; C" u6 C1 ]: K- X
入夜,记者探访刚刚被盗的秦东陵,残月在薄云里穿行,枯草在风中作响,光秃的杮树映出张牙舞爪的剪影。借着头灯光亮,一块被耙平的新土依然可辨。这里就是被挖出10层楼深、直通秦始皇先祖墓室的盗洞。
0 }% u0 [* p; ?2 u$ T. y 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盗墓和反盗墓曲折故事……5 q E3 C% m" O% b9 u3 W
3 |5 J, v2 ^/ j7 [8 _0 w
发现:一截钢锯条
J; m7 y Y7 f4 T, o 早在2010年10月8日,秦东陵文管所所长高海锋就开始警觉了。那天,他例行巡察时在一号大墓顶上发现了一截钢锯条。8 _# S Q; x$ n/ t
秋天正是盗墓“旺季”,就任两年多来,秦海锋几次发现盗墓贼的蛛丝马迹,多在这个季节。! T! E( r' F9 D# Q
对秦东陵地下宝物的想象一直刺激着盗墓者的神经。秦东陵埋着秦始皇的爸爸、妈妈、祖父、曾祖父,其中“亚”字形帝王大墓就有3座。经考古钻探,一些陪葬坑出土的车马饰物已显现非凡气象,何况主墓?
1 z& [0 O3 D1 T “去年以来,我的狗被人整死了两三只。”住在大墓附近的文保员说。; |5 j" e. b3 c
那天,高海锋把钢锯条悄悄插进土里,没有声张。10月19日再次巡查,发现钢锯条不见了,并有新土出现。20日再来,发现了一部对讲机。高海锋心想,坏了,盗墓贼已经得手了。! x! T9 \5 _9 D
接到报警,办案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在文物部门的协助下扒开墓顶的新土,眼前的情景令人震惊:一条近1米见方、30多米长的盗洞,几乎直上直下,精确地打到了主墓室外壁边缘。
: o f: J* \. E2 r6 Q 盗墓者的专业和老练令人咋舌。在陕西临潼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物证室里,记者看到了几样形制奇特的工具。
. \$ [! c( d" W3 e0 _1 a 一把铲子,铲头从两侧卷起,呈半筒状。这就是传说中的盗墓利器“洛阳铲”。据说,盗墓老手一铲挖下去,仅凭碰撞的声音和手上的感觉,就能判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
% v1 k5 D7 P# _ 盗墓者还熟练掌握了现代科技。警方证实,那条巨型盗洞并不像常人想像的,是一锹一铲挖出来的。盗墓者运用了一种“挤压爆破”技术,瞬间一次成形。
3 x8 X% A# `' E3 I# ? 被查获的作案工具包括防毒面具、矿灯、电线、氧气瓶、通气软管、鼓风机、对讲机、制氧机、探杆、套筒等。这些东西整整装了几麻袋。
+ Z- V a1 l( S$ [ 能摆弄这么多家伙肯定是个团伙。他们究竟盗走了什么东西?
( J2 r3 R8 z6 d+ y0 C) j, d 面对堆积如山的证物,西安市公安局专案组的干警们一筹莫展。这伙盗墓者专业化的另一个表现是:连一个指纹都没留下。
* S% s' f6 E7 ~ 盗墓:黑暗中的罪恶* a5 O1 u3 {% [( ~. I- t
事实上,从去年夏天起,这伙盗墓贼就开始踩点了。通过公安局的讯问笔录,记者理清了后来的情节——. s! w8 c, W& a2 u
10月17日夜,就在高海锋还对可疑迹象犹豫不决时,盗墓贼老徐发动了汽车。把同伙拉到地方,又掉头回去了。他是这次盗墓的老板,只出钱,不干活。
0 G$ ~+ Z3 H0 }2 V! } 盗墓现场组织者是老肖。谁放风,谁操作设备,谁下墓,分工明确。 午夜时分,洞打通了。小武从电线杆上引来电线,接到鼓风机上,用软管往墓里吹气。20多分钟后,大海戴上安全帽和防毒面具,腰间拴紧绳子,上头由人拽着,慢慢往下放。寂静。听得到他粗重的呼吸声。
: W: V- {4 \1 Y& }, s5 C& j 也就五六分钟,他突然大叫:“不行!不行!快拉我上去!”绳子急忙回收。大海一出洞就趴在了地上,不住地喘气,半天说不出话来。1 Z# X4 z( R* r6 ~+ {" a! w
那是这伙盗墓者第一次对秦东陵下手,结局是草草收场。
) w" o _! Q/ D$ F' E" ~ d 他们分析,大海难受的原因可能是缺氧。于是去买了新的气泵和管子,第三天夜里又来下手。这一回,瘦小的老肖决定自己下墓。+ u7 f* e% h& p% L
洞底,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 { P! k0 l5 @& ~8 R j5 N; ~+ X3 a 沉寂了两千多年,这里的黑色似乎已经凝固在了空气中。矿灯只能照出脚前一小块面积。那点可怜的灯光刚溢出,就被浓重的黑暗吞没了。" U! O5 p0 o9 f6 i! c
勉强可以看到,面前是一个阔如厅堂的空间,地上横七竖八倒着木头,有些早已腐烂的草席,还有个大肚小口的黑色陶罐。很潮,触手之处都是泥,又冷又粘。
; S1 m8 F' ~ d( v. U! O 这时,老肖感觉身后有人在拉他。一回头,却空无一物。低头看看,原来是绳子不够长了。
4 N2 I# Z: {! x, a r, j& | 虚惊一场!
, ^5 @' D4 v& I/ t; y* p' y# A' m 解开绳子,他开始磕磕绊绊地往墓室深处走。说不害怕那是瞎话,传说古代帝王陵内常设有机关暗器。 , B$ K5 M F. ^: n
/ q2 c& k6 A0 y
这是西安警方追缴回的带有铭文的文物(资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7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新华社发
! I% \3 P+ M9 u7 r7 |+ T3 }( S" a
; A; D2 n4 O ~" J; F# d 这是被掩盖的盗洞(资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7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新华社发, \+ Q! r. p2 L) }- ^6 h" ]2 S
突破:一只装CT片的塑料袋2 L7 \. I8 D; X6 W" \
案发后第九天,专案组的刑警们仍在苦苦思索。
: L3 q6 X% k7 v% ?" ]. l) y “我们对案发地周边村民密集排查,对每件证物都反复检查,一直没有头绪。”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二处副处长冯炜说,“直到我们发现那个塑料袋。”
. Y) P X7 Q* {% b0 g c Z3 n; j# v 10月29日,一位老警察注意到一个团成球状的东西,是个白色塑料袋,沾满了泥巴。刑警们拿不准,它是从现场提取的还是谁无意中掉进来的。找出取证时拍的照片和录像,反复比对,最后发现,这袋子的确曾在现场。
9 b$ C5 n; S# i+ s 把塑料袋摊平,看得出,这是医院用来装CT片子的一个口袋,上面用蓝色圆珠笔写着CT片号和一个刘姓患者的名字。
0 _% T, ?# o2 D: Y 每个人都立刻意识到了这条线索的价值。
2 c8 e% G' s, }+ F' S F 刑侦局二处五大队副大队长杨云荣立刻带队前往医院调查,发现刘某就诊登记写的是咸阳一个县。前往该县,全县叫这个名字的有几十个,无一符合医生提供的体貌特征。
7 _8 @; x/ x' V; P. l2 q 排查范围扩大到全省。同名者有数百人,几经努力,缩小到了十几个。最后发现西安城区有个刘某,各方特征都相当吻合。
$ n* [% X& c: e; ]% |6 d “事关重大,不能轻举妄动。我们不放过一个坏人,更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接触刘某之前,我们先对其周边关系做了详细摸底。”冯炜说。
$ S! w+ V: l, k6 H o, m 刑警发现,刘某恰好有一个临潼的亲戚,而这个亲戚跟文物方面有过联系。刘某的作案嫌疑越来越大,真相似乎近在咫尺。 S- E3 x" e' A9 x; i
突然,线索断了。进一步排查认定,刘某在临潼的亲戚没有作案时间。
- s: `. [5 _! a4 G 专案组迅速召回所有成员,但他们凭直觉,这条线索不能轻易放弃。肯定有某个环节疏漏了,甚至是刘某自己都没有注意的环节。
8 Y9 u1 [$ U# J0 w 现实世界没有头绪,那虚拟世界呢?刑警们这样想到。
' B4 p2 h% a5 S7 H3 o1 f 筛查范围扩大到刘某的网友,最后锁定在一个网名“多多发财”的人身上。刘某去过他家,有一次恰好用那个CT袋装东西丢在了那里。
5 b, O3 |: W, b# ]' h 11月5日凌晨,“多多发财”在睡梦中被抓获,很快就供认了盗墓罪行。原来,“多多发财”在准备盗墓时,顺手用这个CT袋装些小工具,带到了秦东陵……随即,小武等盗墓贼被抓。专案组又远赴江苏徐州,抓获了老徐等人。
+ q5 L- _! @6 e$ S( G 刘某并非案犯,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网友是干什么的;而原以为天衣无缝的盗墓团伙至今也没想明白,警方从哪里找到了突破口。& @! U/ h z x7 R
一伙高度专业的盗墓贼,竟栽在一只廉价的塑料袋里。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副局长曹楠华说:“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6 C) m8 T _' @# P4 m0 E$ K 取证:弄清墓室文物情况2 f( b" a3 X6 b; n
被盗文物哪里去了?刑警们搜遍了已知可疑窝点,都没有找到文物踪迹。
2 n0 B3 w% F3 B4 _ 老肖的供述是:“墓里什么也没看到,我就拿上来一个木头油灯和几个竹片,也算对人家老板有个交代。”
( o; I& L) d" u/ d3 ]2 T 在刑侦局高军探长眼里,老肖是最难缠的对手。他不仅有专业的盗墓经验,而且上过大学,曾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9 t. R2 P L) k* V& n$ M
没人晓得一号大墓地下究竟是什么样子。上次考古勘测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仅弄清了墓室的基本形状。多数意见认为,这里葬的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专案组决定下墓取证,弄清陵墓和文物被破坏的情况。
: @) ]) B, f. C) t& Y4 ] 警察下墓没有盗墓贼那么简单。要防止对陵墓造成二次破坏,更要保护人身安全。他们先给墓穴换气,一根管子往上抽风,另一根管子往下输氧。11月10日,干警王鑫磊、陕西考古研究院技工小高进了盗洞。
' q7 K( m' h: f# U5 \3 ^! S “气味。”小高告诉记者,“刚往下滑了十几米,就有一股诡异的气味直冲鼻腔,无法形容,霉烂混合着恶臭,黏黏糊糊。回到地面一个多月,那种气味还死死贴在嗓子上……”" }2 B5 b1 O6 p, C
王鑫磊戴着全套防护装备在墓里呆了十几分钟,上来就吐了。
/ M# M$ V6 Z/ W2 Z& r6 w 其实更危险的是,墓顶好几个地方已经塌陷,一旦塌方,就是灭顶之灾。; F# y/ j k* C
借助警用手电筒的强光,一条高约4米、面积数十平方米的宽大走廊展现在两人面前。已在考古队工作多年的小高对其规模之宏大表示惊叹:“顶棚和墓壁都用粗厚的条木砌成,码得很平整。”
2 G( z3 h+ F' r 年代久远,木墙已经倾斜了,裂出一道道杂乱的阴影。看样子,这只是主墓室周边的回廊,棺椁还没打开,更多的秘密隐藏在黑暗深处。
; K& Z. {% e% m0 c “从他们拍到的录像看,这座墓符合帝王陵"黄肠题凑"的形制,棺椁外面围着一道或几道木墙。但这次盗墓贼还没有打通木墙,因此没有挖到金玉类文物。”高军分析,盗墓贼把大量作案工具埋在了现场附近,表明他们正准备进一步动作,就被专案组打碎了妄想。9 G% u7 q8 `/ D* T1 z5 x
3 s2 U# X h& d r- }' V0 s- R( O 较量:11件文物悉数追回
% J$ ?" m1 b! k7 f( r: y& A 抓了盗墓者,却一无所获?刑警们没有轻易接受这样的结果。焦点又对准了老徐、老肖所说的“木头油灯和几个竹片”。
2 s6 w$ o& ^6 b4 l) [+ I+ P 盗墓老板老徐说:“那些玩意儿不值钱。又是死人的东西,放家里不吉利。回徐州的路上我扔黄河里了。”几次交锋,他一直不改口。6 U/ }7 d; \6 s% y$ R! T
刑侦局二处二大队副大队长崔一波觉得,老徐的逻辑说不通:“你为这次盗墓已经花了3万块钱,不管拿到什么东西,说扔就扔了?不吉利,你本身就是盗墓的,还怕什么不吉利?”, e! Z9 ^3 M* p" ]6 S2 T
最可疑的是“扔黄河里了”。高军说:“假设他说扔垃圾堆里了,反倒比较可信。以我多年办案经验,只要犯罪嫌疑人说的是一个死无对证的理由,那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
0 Q' x1 [! c; u" _# B 崔一波让老徐模拟当时的动作:“你怎么扔的?”6 {' |$ i( l0 P& p+ ?8 v& Q
老徐比划着:“我双手举过头顶,就扔出去了。”
% k- q9 u8 M' f! l “这又不对了。”崔一波问,“一个木头油灯、几个竹片,值得这么费劲吗?你摇下车窗,顺手一扬就行啦!”
* D) C2 c/ n" O, S8 K3 M% w+ [ 老徐终于败下阵来,坦白:文物藏在徐州一间地下室里。. R) D4 R( Q) Z7 \6 o/ L( n
专案组再赴徐州,将被盗11件文物悉数追回,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件10件。
5 a' i4 _% C4 ?! i8 i% E, K; ^& E 面对“盗墓黑手”的忧思& K, P# Y( @4 K- X# l
盗墓贼在秦东陵打开的盗洞又被封闭了,却留下了一连串问题和警示。我们国家丰富的田野历史文物,正面临着盗墓黑手的严重威胁。
7 i8 p: H! e; F2 y7 L% ?9 g; F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说,盗墓犯罪组织近年来呈现职业化趋势,形成了盗窃、销赃、走私“一条龙”。红外夜视仪、金属探测器等高科技工具也被犯罪分子利用。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田野文物保护的力量却很薄弱。, b7 \0 J6 e2 M- n, E6 B+ y2 e, i% I4 S
秦东陵保护面积超过24平方公里,一共只有4名文保人员。陵园大部分区域无法进车,只能步行巡察,转一圈至少得一个多小时,失之粗疏是难免的。因为缺少经费,地波探测报警装置、电子摄像头等较先进的监控设备还无从谈起。
; v6 G5 h- V+ j+ {# ~8 Z 记者还发现,秦东陵园区内建了10多座砖厂,烟囱林立,取土烧砖,不仅破坏了陵园景观,也威胁着文物安全,甚至可能为盗墓贼提供掩护。+ ~# H) s. }' F% _ I& S+ y0 |
“陵墓几乎年年都会被盗,这次只是比较严重而已。”在秦东陵所在的范家村,有村民向记者反映,其他几座大墓也发现过盗洞。8 h, E* M8 U, v. B
一种广泛存在的麻木状态加剧了盗墓的猖狂。对于多次发生的盗墓活动,文管人员不仅没有及时发现,有时甚至发现了也不报案。而有关部门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不足,不法分子常不能得到有效惩罚。
# m; j3 F. K8 C0 W* v 这次追回的被盗文物中,最珍贵的是一只八年造漆木高足豆。在底座上,两千多年前的制造者用篆书刻下了29字铭文。触摸那纤细的笔画,就像触摸到了黄河般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既光彩夺目,又深藏忧思……(本文所提人员姓名,除警方和文物人员外,均为化名)
7 {3 h' Q' I5 x6 \$ `( Y0 C! M! n+ c; n7 s' S9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