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G! N* s: \2 S7 ?9 w' \1 S& B+ G
: ?. Q: f g I! i, {6 \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翟烜报道 住房城乡建设部昨天透露,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上报汇总,截至3月31日,全国657(包括287个设区城市、370个县级市)个城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占92.5%。还有49个城市没能按期完成公布调控目标,按照“国八条”的要求,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0 Z+ h `: }$ l0 ^% r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608个城市包括281个设区城市、327个县级市。另外,国家统计局统计并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指数的70个大中城市,均已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在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中,还有西宁、拉萨两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尚未公布房价控制目标。西安的调控目标设定为增长幅度不高于15%,在36个城市中偏高。
+ t$ v5 M7 T- }( e! X 住建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确定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时,要在本地区内听取社会的意见,使各地调控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并取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通知还要求,已经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城市,也要以适当的方式听取社会的意见,并根据听取意见的情况,酌情调整已发布的调控目标。
3 t9 s5 q- H0 P2 l) D/ R 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意味着此轮调控目标将会酝酿第二次重新发布。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说,这表明房价控制目标并非一锤定音,还有改善空间和可能,楼市调控将继续发力。但如何“酌情调整已发布的调控目标”,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哪种房价调控目标能获得社会的支持,也并没有定数。
( M5 s, E1 \4 t* o, c ■调控目标盘点
7 ^7 _" \6 |3 J, r1 z4 N( J/ [$ y. } 调控类型涉及城市
- A3 s6 T, N; n, g5 | ◎以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为参照
) S; ?4 s" [4 [6 g 在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中,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17个城市将房价控制目标直接与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挂钩。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上海GDP增长预期为8%左右,广州GDP增长预期为11%,深圳GDP增长目标是10%。
0 Q) Q8 ^# h. K$ w7 s ◎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为参照
' n& _+ C" O! N4 n5 E5 Y! ` 上述36个城市中,天津、重庆、济南、海口等15个城市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房价涨幅上限。2011年,海口和济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分别为10%左右和12%,南京的预期目标是11%。
$ p( r, h- r& _0 l, R4 W ◎规定具体涨幅上限
; |3 L" B5 ?7 W" w 部分城市除了将房价控制目标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绑定,还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涨幅上限。兰州提出,“同比增幅低于9%”;南昌提出,“同比增幅控制在10%以内”;武汉提出“涨幅不超过12%”……
, n; w6 ?9 W g6 a" i2 Y, a ◎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为参照! O0 F3 H$ J# w9 z( p5 U3 c
房价控制目标广受争议的原因就在于各地政府忽视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一指标。长春于3月30日提出了“新建住房房价收入比(住房套型标准按60平方米计算)控制在5.8以内”的目标,成为首个与房价收入比挂钩的房价调控目标。
$ x2 }' V$ c' C% A+ T/ e; N5 f' H ◎“及时调整”的房价控制目标' ] i A* f2 l6 `# l
曾因将房价控制目标定为增幅低于50.5%而名声大噪的榆树,近日将目标调整为“增幅控制在10%以内,低于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贵阳市也在近期将2月份公布的“新建住房价格增幅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值”调整为“上涨幅度控制在本年度全市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以内,增幅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值”。( X2 ^% ]/ M: j4 B; q
◎“稳中有降”6 }& n" ~) \8 j; ~% N
北京3月29日宣布的房价控制目标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2010年相比稳中有降”,“降”字终于出现在了房价控制目标里。
. p& w [: N; Z( v P ■观察5 d7 V. k9 k h) n9 p& ]
别让政策成“对策”
P! m1 A9 f% t 两个多月过去了,除了北京明确提出“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各自的参照系下为今年房价的继续上涨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原本以控制房价、扭转预期为目的的房价控制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反倒助长了“涨价”预期。不仅如此,在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只对部分区域限价,还有一些城市只对部分户型限价的措施,更是变相地消解了调控的力度,将执行中央政策变成了完成任务的“对策”。& P, u5 E" G8 \# w8 B8 h% [
“宽松”的房价控制目标背后,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调控政策时面临的两难抉择:一方面,房价上涨过快不能不管、不能不调;另一方面,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房地产投资拉动的需求,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摆脱,迫使地方政府必须为房地产的发展预留出空间,从而在控制房价的问题上犹豫徘徊。/ Y2 `: W- {' l; F( [1 O, Z& f% P
在房价控制目标问题上产生的争议和质疑,再次凸显出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复杂性、紧迫性和特殊性。科学设定房价控制标准,确保调控政策不变形、不走样,需要地方政府深入领会中央调控的精神,坚决执行中央调控的政策。与此同时,更加需要自上而下,加快房地产深层次调控的步伐,进一步捋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建立健全更加行之有效的调控行政问责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而这些工作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实现的,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5 C/ C, v. E& X: E" ~
“限期”虽至,但房价调控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无论是对于已经出台调控目标,还是调控目标尚未出台的城市,继续听取各方意见,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已发布的房价控制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整,拿出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房价控制目标依旧是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R8 w+ `2 U( S# }% X# f# g; ?
0 h/ C& u0 C, T9 f' B4 Y, m3 N) ?
6 N2 y8 O7 a: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