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 A4 C& `) O7 x! l/ B+ A
, A# H% f" s @2 n. Y* W/ N 《法制周报》记者 赵雪浩' G: M5 r! Z# T- L% g! @
据悉,2011年湖南省计划招考公务员5137名,约13万人报考,“公务员热”可见一斑。
7 W4 m' b- [- [$ y 除了招考与往年一样火爆外,2011年的春天,关于公务员最热的还有两起新闻事件,那就陕西周至“童子军科长”和福建龙岩的“最牛公务员”。
+ a) v8 L/ _! k 有专家指出:层出不穷的各种有关公务员的新闻事件,是全民偏执膜拜公权力与社会对公权力监管乏力双重作用下的畸形产物,应该引起重视。0 |- F) R6 `' I
“童子军”科长事件质疑干部选拔机制
( i9 }* s( W5 `) i, m4 w$ U 陕西省周至县“童子军科长”——姚周琪,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被曝12岁时即进单位参加工作,后调入县审计局,长期担任会计并荣升为副科长。从审计局、人社局两部门的两份资料可以看出,姚周琪竟有两个相隔三年的不同的出生年月。
! o _/ ~# H* `. r: Y/ q8 n 这一荒唐的事件经网络曝光,随即被媒体争相关注,鉴于姚周琪12岁时即参加工作的非可能性,网友猜测其有“修改年龄之嫌”。由此,姚周琪也被网民戏称为“童子军”科长,并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违规招工”、“年龄作假”等不少质疑和讨论。
0 D* s! B; O5 ^( F9 o! ]7 ^: K 4月2日,周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就此事回应《法制周报》记者时称,“相关部门已经作出结论,不便多说”。事实上,该事件发生后,当地就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并及时回应媒体:网曝情况基本属实,姚周琪的确曾修改年龄,还存在长期请病假工资却照领的情况,调查组已经要求周至县审计局免去姚的职务。2 z0 Q# Q; A0 D* m
然而,网上关于此事件引发的各种讨论并未就此停歇,其中公务员“年龄作假”的说法尤为火爆。
, U4 S: {/ m6 ~. {- F 对于诸如“童子军科长”的“公务员年龄作假”事件,长期研究公务员相关问题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认为,在公务员行列中如何选拔干部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仅靠严格的年龄、学历等标杆来衡量,未免会简单化、程式化。从而为弄虚作假者提供了诱因。
8 p: f7 c& v, m5 F “当然,从《公务员法》设定的惩戒制度以及官员的诚信问题来看,也很好理解年龄造假的问题,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保证在立法上做到有法可依,同样在制度设计上也要没有漏洞,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宋教授坦言。( w5 ^, e& O. n y: j! t
“吃空饷”现象让人咋舌) _# e% T, ~* G2 T* G! G# T) b- q+ M
事实上,近段时间还有一则有关公务员的热门事件。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科员江进祥,被一篇名叫“福建龙岩现最牛公务员九年不上班工资照发”的网帖曝光称“九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成为中国最牛的公务员”。
0 k. ? C; J1 `! \+ Y* l; Y 似乎和所有的网络事件一样,媒体跟进,部门回应,处理相关人员的程序又要走下去的时候,其中的内幕被一点点揭开了。“最牛公务员”转变成“最冤公务员”,让人感到一波三折。; u. Q4 R. i& v* I$ y
而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焦点却留在了“吃空饷”这个话题上,加之有媒体爆出“湖南娄底部分学校有教师吃空饷”的新闻,让“吃空饷”这一话题立刻火爆异常。8 \9 s2 i& ^" z& u
被曝光的娄底当地政府终于行动起来。据悉,在2011年第一季度清理出“吃空饷”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达109名,预计每年财政工资可少支出300万元,让人咋舌。0 Y. R' I0 i1 [% s4 B7 s: y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这些情况需要相关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管理部门认真审查、核实。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出了有关部门的工作疏忽和漏洞,同时也体现了公务员自身的道德品质问题。; j$ Z8 P0 ^, ?* P3 D+ a8 J6 U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建顺,他认为“最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公务员的管理体制、行政评价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法规,还需要加强行政监督力度。. }- \. J$ R2 h9 v% Y
“萝卜招聘”折射公权力监管乏力, B% G n# u U' \$ Y; }
2011年3月30日,是湖南省公务员招考报名时间的截止日。22岁的常德网友“廖贝勒”终于“赶上了末班车”。“考公族”和“考研族”、“就业族”一样,这是时下大学毕业生去向的最形象、最简单的划分。
6 L0 d4 g9 X5 W 而关于公务员招考中的种种怪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以“岗位量身定制”和“未毕业即被特批当公务员”为最惹人关注。$ X( o* `' ]3 s" O- Z
在福建省屏南县,该县财政局下属收费票据管理所的公开招聘启事中,要求报考者“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屏南户籍,女,年龄25周岁以下。”在此条件下,只有一人符合报名条件,而这个人“恰好”是某位副市长之女,这件事被网民称为“萝卜招聘”、“史上最强政府招聘”。经媒体曝光后,该县财政局局长和人事局局长遭停职检查。
1 s$ ?7 `9 w# d+ T 2010年12月26日,本应2011年才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竟已被安排进家乡所在的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享受事业编制。
% y! R# z$ `7 e! W3 J& t+ o 网帖爆料称,湖南省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为还未大学毕业的儿子曹博文找到了工作。冷水江市人事局一位副局长回应《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称,冷水江市“常委开会时确实有这么一个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结果是娄底市“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驻冷水江市,决定取消曹博文编制及聘用资格。”无独有偶,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以及武冈市都相继曝光类似的“萝卜招考”。层出不穷的怪现象,终于在2011年引起“两会”代表的关注,并遭到痛批。
- u, b h3 j' G7 ]7 d 2011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期间,在湘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渝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振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萝卜招考”背后,肯定有权力、利益等重重魅影,监督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必须严厉问责。“这一现象屡屡上演,暴露出了一些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在招考招聘上的监督机制存在疏漏和失察。”
5 a* H. Z6 W+ `" J/ v* C) G 公务员制度建设需完善: S! |% W! [) F8 l) w, R/ t8 B
无论是招考热,还是背后的怪现象,观察这些年来有关公务员的热点新闻背后,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背景。9 \5 s+ G* _% N; V& }, Q$ r; o
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说,这些年正是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起步阶段,人事制度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期。1 D8 s/ ?' O4 A: N
虽然距离1989年,我国第一次举行公务员招录已经过去20多年,但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却一直进程缓慢,2002年,我国第一次将国家公务员考试形式及时间固定下来,2005年才出台《公务员法》,相对来说,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还要做许多工作”。3 X/ ?. q$ I# n% e/ ?
“时下有关公务员的各种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可以说是全民偏执膜拜公权力与社会对公权力监管乏力双重作用下的一个畸形产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从制度建设这一源头上予以杜绝,否则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公共问题。”许耀桐说,
+ f6 K+ J! u9 R# E$ ~3 ^ 为避免事业单位招聘成“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舞弊招聘”,4月8日,记者从湖南省政府获悉,《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试行办法》已经印发并开始实施。今后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出现岗位空缺需要补充人员的,均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且不得针对特定对象设置“量身定做”条件。) P4 v U) h( ]
2011年,正好是我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5周年,这5年,在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以《公务员法》为核心,20多个配套法规,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初步构成,但正如多位专家所言,有关公务员录用、考核、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详细的配套工作还没完成,相关的监管工作更是任重道远,这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以及公务员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都是一次不可能回避的“大考”。% r& e- x! H+ ^; P0 I4 o
(编辑:SN021)
% G+ r' Y2 m' V7 |- p0 h; R9 G8 O; M) a.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