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08|回复: 0

我国每年3500人因醉驾致死 严惩效果引发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4 月 22 日 15: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B0 w3 m. Y" z" B7 m
- R6 {. Q& ]( m+ T* n+ E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 题:严罚能否遏“酒驾”?——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的“是”与“非”
( h0 v, u! K9 e4 e5 I- {" q% ^( V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邹伟、周婷玉) ?  [  m/ d4 A1 I
  酒后驾车将暂扣驾照并罚款,“醉驾”或将5年禁驾,酒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可能面临终身禁驾……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对饮酒后驾车作出了空前严厉的处罚。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落实?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 \+ r% ?( K" u- W+ B+ y
  “严刑”催“峻法”:酒驾每年致死3500人) Q" O3 O# L4 @) o7 @) k
  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八)就要开始施行,这就意味着“醉驾”入刑将正式生效。, z! z4 V; ^6 l6 s+ P: q: q' w
  为与之相衔接,正在审议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作出修改,对“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作出不同程度的处罚规定,处罚力度明显加大:
5 O1 S4 n* N! j  酒后驾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车的,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酒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将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A' Q( p6 V9 m9 [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查处酒后驾驶案件31.3万起,其中醉酒驾驶4.2万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每年有3500余人因酒后驾驶肇事死亡,9000余人受伤。
3 M; B2 s; c* p  U  “酒后驾驶导致的血淋淋场面,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无限伤痛,也给我们执法者带来心灵震撼。”在一线工作多年的江苏常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朱志星认为,“酒驾”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不足以从内心触动驾驶员神经。
( {$ t, ~* s& }, X, Q& l9 @2 M) f8 H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汽车已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老百姓驾驶行为的文明程度还不能和这种进程相匹配,需要用法律来调整驾驶行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京平。
5 {, C; R" T3 F3 Y+ v, z+ L! l  科学区分:“醉”与“非醉”如何执法?! m1 Z& i( }2 B8 G; d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取消了对“醉驾”的拘留规定。" p) J: M7 J' y1 c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草案的审议意见中指出,这样修改会给执法带来问题:一是由于个体对酒精耐受力不同,有可能放过真正醉酒驾车的人。二是每年因醉驾被罚的约10万人,如按酒精含量标准一律拘役,给执行场所带来压力,建议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意识反应等因素综合判断“醉”与“非醉”。& X4 d( P8 F; ?3 Y! d
  按现行规定,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20至80毫克为“酒后”,80毫克及以上为“醉酒”。- R1 v/ D4 v9 {) P
  黄京平对通过酒精含量和意识反应来判断“醉酒”表示赞成。他说,对于“酒后”和“醉酒”的区分,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分,要有现实操作性。
1 V4 I  E( w" l5 a# i2 h, X* x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柏广新则认为,加上意识反应判断标准容易给违法者和执法者都留有余地。意识反应谁来判断?能不能判断得准确?这都是问题。因此应坚持酒精含量为标准。
5 g4 i, j7 t& a' _$ n  v  任茂东委员建议,进一步量化“饮酒”和“醉酒”规定,将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划分多个档次,并给予相应程度不等的处罚,加大违法者成本,降低执法成本,并使之更具操作性。* e4 [- ~5 z, B% G
  对草案中的罚款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当中也有不同意见。草案对酒后驾车再犯的和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分别罚款2000元和5000元。4 |7 n7 [; A& }  _& \* `; s" a9 [
  郎胜委员指出,加重处罚是必要的,但是全国各地收入差别很大,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差别也很大,处罚规定还是设一个幅度比较好。
) _% n+ i2 `: P7 N2 p) ]  H* F  而陈述涛委员则赞成减少弹性。“如果执法人员有自由裁量权的话,就容易权力寻租,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6 K& x0 s9 j9 ], _; ~: Q4 ]  一些委员担心,在严罚下,可能会出现一些人酒后、醉酒驾车肇事现场逃逸。朱志星指出,目前就有司机为逃避处罚,冲卡、逃跑等行为,随着处罚严厉程度的提高,司机逃避处罚妨碍执法的手段将更为复杂,这可能会给其他人造成更大伤害。1 ^/ q( }& H1 G+ q3 c3 f
  加大震慑:实效赖于执行
8 U! J7 |3 u' y0 e, d' Z  “那以后真不敢喝酒开车。”湖北省武汉市跑运输的司机程新铭听说草案的新条款后说,“这一喝酒搞不好就会丢掉饭碗了。”
) X7 o# s/ ^& J  黄京平说,修法重罚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酒驾”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要以这种方式来加大震慑力度,规范广大驾驶人的驾驶行为,让‘酒驾’禁令更深入人心。”
- S% w+ k( \' A: d$ @  田玉科委员因此建议,不要区分“酒后”和“醉酒”,只要饮酒后,就吊销驾驶证,几年之内不得重新获得,这样对道路交通安全更有保障。
8 g5 L! h' G- ^' B  另有一些人指出,修法严惩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还要严格执法。一位网友发帖说,很多事之所以“罚”不出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存在“潜规则”:执法“一阵风”,让人们总有“偷逃”的心理;执法“人情化”,再严厉的法规也会无力。
0 u8 B1 C5 M+ {0 K" z  朱启委员建议,对“酒驾”行为的处罚,应该明确规定交警与刑警的任务区分。同时,要从严从重执法。“要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驶,在没有达到高度自觉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莫过于严格执法。”
0 a5 h  I: W( y: y+ e(编辑:SN047)4 U: ?; S' r& U" ~# }9 J8 Q! Q, ^

0 _4 Q0 W" A" j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17 日 05:06 , Processed in 0.0216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