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h& {& z$ U6 P) l+ y% S( Q1 {% z/ H: B2 G
“伤不起”、“神马”、“有木有”……网络词语一旦进入高考作文中,很可能会以错别字“论处”被扣分。
6 a7 ^" I& l% H; ^5 O/ W2 S/ U 昨天媒体爆出的这条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搅乱了高考生及家长们的心。! ~9 T! I/ Y8 E# N8 B
虽然这条消息只是去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的善意提醒,但各地考生对这一“信号”却丝毫不敢大意。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暂无此规定。
' n, }2 C/ N* q! ?$ T1 s 上海发提醒 作文慎用网络词语5 h; k3 l8 q" e Q, B
昨天有消息称,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6月1日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虽然考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可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但是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都知道这些词语。! @$ n) c5 V, P, ]4 K
周教授表示,阅卷组不可能对现有网络语言进行分类,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考生最好不要在高考卷中贸然使用这类词语。
6 n" W0 J! {- l# m9 A) F 此外,高考作文卷上,“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作文每错1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
# a2 g0 A7 u1 o# a! z% B$ d 其他省市“跟风” 陆续发“慎用”提醒
/ [* V$ i2 V' O2 }1 B8 ] 继上海之后,广东、湖南、河南等省的高考阅卷专家也通过媒体提醒,为保险起见,不建议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热词。
. x/ q i s# {( _, _" s7 x* K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玉金有着多年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经验。他称,到目前为止,广东从没有做过把网络热词当成错别字扣分这样类似的规定。不过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网络热词仍有可能被扣分,会被归入“用词不规范”。
/ ~0 A0 z3 G6 z; q5 }( q0 P6 \0 n 湖南省地质中学特级教师黄尚喜特别提醒考生,“给力”、“神马”、“有木有”、“伤不起”等网络语言切忌随意用在高考作文卷中,如果贸然使用,可能直接影响“语言表达”得分的等级。8 D+ [0 q3 k: O/ M# x8 Y3 G3 n
此外,武汉、成都等地媒体近日也发出提醒,高考作文要慎用网络语言。. e: z( [1 S& W$ e
网络热词·北京追访
$ X# ?1 B* V) u( Q5 k 网络热词·风波
P" K f7 @; h+ e8 o 北京无禁令 使用恰当能增印象分
0 G c; R4 Z; {: z, e: b+ F( } 消息一出,便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网上也是议论纷纷。' f. f, u! w% u# b. o
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标准中特别提出,“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切入分(达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个基本要求,能得52分)以下。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得分应当上浮。”/ ]; X1 z, a t* w
“要求中从未提及不让使用网络词语。”该负责人表示,只要不是网络低俗用语,如果其他流行语使用得当,会增加印象分。9 _5 s4 }0 D5 W( a$ i5 W2 m& P
据悉,2004年以前,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总分60分。自2004年开始,发展等级增加了10分,达到20分。这就意味着,有文采和亮点的文章更容易脱颖而出。
3 P; [: n0 N( L y3 a1 h 网络热词·评说
( } ~( T1 J' e2 A ^% a5 I 语文老师:用好新潮词语 可提高文采 ^7 H/ i; X0 N$ ?$ l( m Q$ z
北京四中特级语文教师连中国分析,运用当今的流行词语在自己的文章中是驾驭语言的一种表现,如果考生能准确、生动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并且能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描述的事物,那就是成功的。& {$ B- g4 ]# F& j& B+ A
今年北京卷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写作的要求,仍然强调了提倡写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并且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J* N5 R) c4 [" C; L( d" D* G
连老师认为,关于这两点,一直是北京卷这两年不变的追求,所以考生把握这个原则,适度地加上有时代气息的新潮词语,对于阅卷者来说是非常乐意看到的。3 t3 B! y1 f, ^0 C- t0 i0 C
阅卷老师:新潮词语 不要“为用而用”- \* s& i5 V$ B" l: z
曾参与了多年阅卷工作的北京171中学语文老师孙爱尧认为,考生能用新潮的词汇、新颖的表达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现在一些新潮用语,比如“巨好”、“给力”、“萌”等,它们已经被公众认可并且表达方便,是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6 S2 w+ g7 y2 R5 F9 B- U
“如果考生能在作文中准确恰当地将它们运用,既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又创新了手段,何乐而不为?”孙老师说。
+ x0 b) @) e$ W9 F8 `4 { 不过,孙老师也指出,新潮词语也要运用恰当,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如果放着朴实、简练的词不用,非要强行安上新潮词语就没有必要了,反而会给阅卷者一个“为用而用”的印象,这会让作文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 h: ^9 j: \. z- B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 s5 @4 {0 e# e7 Y. ` 基础等级40分(分一至四等); a& K" p- J- X3 ]9 [+ ^* i2 u$ H" o
一等(40—31) 二等(30—21) 三等(20—11) 四等(10—0)
# A8 v3 V5 @& x0 I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6 G7 p0 c9 p2 u- {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 M* Y' i j( v1 n2 L! m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D- L* Z) r* P+ Q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 e+ M( x4 r; q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8 v* }. M1 V0 B2 m1 C [) x. I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v; q+ g5 b( l& R3 i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 x7 g# `7 D; k; G1 @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C% j8 O7 L! k& }9 U% w6 C* P" T
发展等级20分(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1 y$ K5 m- m0 Z; p; w7 D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阐释问题;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4 u5 u, x4 f2 I; I1 Q, J* A 说明(部分)
* N9 [0 { ]. b9 x 1.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R. {1 t! ^/ X0 L
2.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4 Z5 V: n& r- f( b( f! v+ b 网友评说. j0 u, c( W+ p% J+ |4 V7 N
张暮暮胡汉三:这自然是要扣分了,因为这些就属于错别字。
+ y' a$ y" C; u& B' I# M3 Y* Y 杨大力:“怎么”写成“肿么”,“同学”写成“童鞋”,“睡觉”写成“碎觉”,“和谐”写成“河蟹”,“没有”写成“木有”,肯定要扣分的吧。
+ N3 w. ]5 H: m- X 尼克万金油:为上海就高考作文慎用网络词语表态叫好,至于如何表述应斟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语言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但公共应用领域,尤其中小学教育领域应有基本的规范。 # _& U4 h6 q( b
CBN-胡燕:为什么?如果作文中明确说明是网络用语呢,或是流行用语? 如果说些简写字母,可能有些老师看不懂,但如果是普及的用语,也算错别字?如果用古文呢? 7 y9 s ?; u, _9 A6 \+ l
游刃有虞:作文里切记不要出现“神马”,不然分数出来你喊妈;不要出现“给力”,不然分数出来你无力;不要出现“有木有”,不然这个真没有;不要问我为什么,你懂得。 ; ~+ x% y1 o+ S$ h* B$ C6 b
易柠柠柠柠:“神马”算错别字还可以理解,“给力”是北方土话、淮北方言,“伤不起”更是很常用的说法,怎么就成错别字了?碰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处理方法就是明令禁止。- ?+ c0 r8 P$ i
网络热词·应考
+ H) ~$ S9 L& M# s' e$ p 考生:稳妥起见 不敢随便用潮词儿: p+ W6 T+ n, M) o
“你要不会这些词,根本没法儿跟人交流。”家住定慧寺的考生贾同学说,如果总是“一本正经”地跟人说话,肯定在班里人缘不好。
5 I; z( e& `; t+ y# k: \) p “这些网络词语简单明了,表达生动有趣,用上几句特别出彩儿。而且平时写在班级日志和板报上都特别招人爱看。”贾同学说。& [' h& {% T$ {9 L3 G' Y
“考前老师特别叮嘱过,不能用一些太‘生僻’、阅卷老师看不懂的词儿。”贾同学说,她原本就没打算用这些词语,即使用也得分题材。比如去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类似这样的文章不太好用网络词语;但如果是类似外省市的《我生活的世界》,不用几个网络词语就会特可惜。
' z( _ x* R8 W- h1 {/ K: ^ “可得小心了。”贾同学说,这两天她跟同学也讨论了这事儿,他们都觉得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别随便用这些潮词儿。
/ X, q0 k' O0 u2 Q0 E 家长:什么词不能用 希望能公示
$ f: E5 H5 |* l$ t/ V 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媒体突然爆出上海等地“作文中禁用网络词语”的消息,这让许多考生家长也跟着着急。家住海淀区的李女士希望,北京方面能公示“高考作文禁用词”。
; c, ? M0 D. b$ ?' Y* W 李女士说,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她的作文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特别希望在作文这一强项上能多拿些分。! C, L4 H5 q# z' R: [
“孩子平时满嘴都是火星语,什么酱紫啊、RP、打酱油之类的,而且隔三差五就换个新词儿。发给同学的短信跟摩斯密码有一拼,比如‘7456’代表‘气死我了’,‘+U’意为‘加油’。”李女士说。
; Y2 m% L0 U( e$ a( F/ n 类似于“+U”这类网络词语,李女士觉得既新鲜又活泼,但如果就因为用了这些词作文被扣分就“亏大了”。所以,她这两天反复提醒女儿,“即使北京允许用网络词语,能不用还是不用。”
" a8 Y1 k6 A- _ 同时,李女士认为,“高考这么重要的事情,什么词能用,什么词不能用,最好能公示出来,以免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v, L. \( z6 k$ B$ X 专家分析) G7 x6 Q# |# G8 r" q
网络词语已进现实生活
7 L6 Q* b4 t; u/ h: l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董树人认为,“高考作文禁用网络词语”的做法有点儿太绝对,语言使用不宜“一刀切”。
1 ?3 y3 x5 j- W7 s 董教授认为,语言这个东西本身就存在更换和替代的过程。网络用语的兴起以及普及,已经开始慢慢沿用到现实生活中,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用网络用语沟通的。
' g: N2 X7 Z! H) L' x! E) V6 H/ u( N 董教授表示,不能因为你听不懂,就说那些词是错误的。因为有很多的词汇本身就是大家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
. ]! L) {, U* v& L) W “相对生活用语,有些网络用语更具有生命力。比如‘给力’一词。”董教授说,“给力”包含了很多内容,使用起来会觉得更加贴切、活泼,同时也更加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也用了这个词,这说明网络词汇已经走出网络,逐渐走进生活。”8 ^% a. C* ^4 E& h, b4 z( d) k, c
高考作文切忌滥用新词% l. q" Q( Y, _% j
董教授根据自己参与过三次高考作文阅卷的经历总结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写作文的文体以及中心思想,适当地使用一些新的词汇,但是不要太过泛滥,除非这些词汇更加能够体现作者的一种幽默感,或者其表现力更强。, |2 H% z$ g8 ~. X$ S
最后,董教授建议,用这次词语的时候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符合文体和中心思想,二是不要滥用,三是目的是为文章添彩。“学生在参与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时,最好不要轻易地使用网络用语。”8 b4 }9 F# K6 e1 {* q5 O/ M
文/记者 鲁曼 王晟 蒲长廷 兰艺云
5 s& ]6 B7 g4 ~! ]' X" r.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8 u; m0 F" M; z5 d$ H( @+ I' \7 F
6 n' l) c9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