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 S8 p- r) v7 S
8 V3 I, i: T( R4 \% n9 f ( D. W8 c6 K U. o: a' f; T6 g1 m
( {3 C7 G0 m! X |( W& Z d2 ~$ b
红歌即红色歌曲,它们往往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较强的节奏感,并且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红歌热潮,本报也特别派出记者,去采访在各个时期创作、演唱红歌的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听他们讲述红歌创作、演唱背后的故事,以及演唱红歌的特殊感情和新时期红歌的不同风格及内涵。
: F/ u7 t7 y- _& c9 v' i( m( h( i0 @! ? 首先,我们聚焦的是广东诞生的两首经典红歌——《我爱你,中国》、《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N- B) _, P+ c5 Q0 x8 d8 o
专题策划:龙迎春
! C. I& v3 E$ g' f: K2 E! O 采写:本报记者 苏蕾: b4 Q& Z' W7 b- s& v& r
建党90周年, R. g$ z' r' k7 n- N
红歌飞扬系列报道之一
0 u! o! P7 A0 v& Q 近一百年来,真正能做到不改一字唱至今日的作品,就是了不起的红歌。——瞿琮' W& N- @/ B% v
瞿琮:. Q/ }, R, c2 L, o8 m
写《我爱你,中国》是我的夙愿
8 n0 j! c) R( F8 } 界定“红歌”首看歌词/ L. z. w2 T/ B# \
广州日报:能否说说您对“红歌”的看法?" e6 t& f4 j8 s6 b) \9 D% [
瞿琮:用颜色来界定一类歌曲,在文艺理论上只能从钱钟书先生的“通感”来解释。具体判断一首歌是否是“红歌”,似乎首先要看歌词。红歌的歌词必须是进步的、时代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有时候,旋律之类反倒不是首要的了。比如《东方红》,原本的民间小调填入了“东方红,太阳升”的词就成为了红歌。而今天,《爱我中华》是红歌,《老鼠爱大米》就不是或很难被界定为红歌。4 N6 W& { x% l% t
广州日报:“红歌”的词具体应该有哪些特点呢?
" E" I. K2 B- G9 _8 D 瞿琮:首先是作品的发生,歌词就是诗。诗言志,红歌,应该能表现出人们高尚的志气、志向和志趣。其次是作品的法则,红歌的歌词应该反映出人们最具时代的、向上的情感。再次是作品的时尚性,它决定一首红歌能否得到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认同。一些作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曾广为传唱,但其中的一些口号或用语过于时尚,过去了那个时段就不能再唱了。而真正“牛”的红歌,即便过了90年还能像起初那么唱。最后是作品的价值,文艺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宣传教育品、艺术品、娱乐商品。红歌属于宣传教育品,但优秀的红歌又可以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因为只有艺术性强的作品,才真正富有宣传教育功能。近一百年来,真正能做到不改一字唱至今日的作品,就是了不起的红歌。% _/ I. j* T4 b
广州日报:在您眼里,了不起的红歌有哪些?
0 [% t1 M% ^$ E; M2 f 瞿琮:王莘的《歌唱祖国》,是中国红色歌曲中最优秀的一首,大家都乐于引吭高歌。还有就是《我的祖国》,这首歌在抗美援朝时产生。我曾经问过乔羽老先生,“一条大河”到底在哪里?他说写的是长江,也是任何一条故乡的母亲河。而这首歌词的写法很特别,用的是4句半。这么多年过去了,两首歌依然那么清新。所以它们经典,什么时候唱都觉得是为今天创作的。
$ N; F1 ~. l/ i. I& k* u 热爱祖国是万情之首 Z8 l' K# [ J% C2 @
广州日报:您从小就喜欢文学?
% z; o F" V9 N! [0 l. V 瞿琮:我出生在一个工程师家庭,却从小喜欢文学。21岁调到广州军区任专业作家,后又到了文工团写歌词。小时候听过一首杜那耶夫斯基的《祖国进行曲》,背诵至今。其实,歌颂祖国的作品世界各国都有,比如《美丽的美利坚》、《我们的法兰西》等。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诗人,不把热爱祖国之情放在最崇高的地位。它是万情之首,是第一位的。
( D5 X( O) |( H4 F/ i 广州日报:您还记得当初是怎样写出《我爱你,中国》的吗?
! }, P0 X# v: x9 J f, v9 v! j 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筹拍《海外赤子》。这部电影讲述一个海外归侨报考部队文工团的故事,有人说,其人物原型是当时名满中国的广州军区独唱演员邓韵。由于此前我和作曲家郑秋枫合作过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作品,所以他们就找到我们来写一首主题歌和其他几首插曲。我当时觉得可以写好它的原因是:首先,一个华侨少女可以避开一些口号,而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歌唱祖国;其次,我视为教材的《歌唱祖国》是合唱歌曲,《我的祖国》是民族唱法的独唱歌曲,而我这首歌可以写成美声唱法的独唱作品。- {) n: t4 g* e- O/ F6 _9 E
作品完成后,我们交给了制片方,他们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第一和第二段歌词的顺序要调换一下,因为由虚而实他们觉得镜头不好展现;二是他们觉得“我爱你,中国”用的是第三人称,应该改一下。我同意将两个段落的顺序调换,但坚持歌名必须是“我爱你,中国”。由于邓韵要出国学习,郑秋枫找到了同为归侨的叶佩英来演唱。后来这首歌有多个演唱版本,刘旭峰、王秀芬、殷秀梅、幺红、谭晶、雷佳、韩磊等都唱得很好。此外,还有美、法、朝鲜等多个外文版。
- r4 K, }2 Q, S6 g/ G0 ~6 H 写《我爱你,中国》是我的一个夙愿,我把握了机会,做了应该做的。我很庆幸,30多年后,这首歌仍可以不改一字,依然代表中国人对中国的热爱。
1 `7 j4 e8 h9 X0 q4 b- ?/ G 广州日报:这首歌词意境很美,能分析一下它成功的原因吗?
2 D- ^$ k& h- R: n4 D' h 瞿琮:从文学趣味上来说,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有三个地方:开头的“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描绘的是歌者百灵鸟在最高的云层上飞,她在唱:“我爱你,中国”;其次是“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素质的最高评价;再次是“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乔羽老爷子写的是“一条大河”,而我写的是“小河”。它们都是在表达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回头看,这首歌词也许还可以写得更好,但在当时,没让我写政治口号,已属万幸。我觉得一首作品要想成为经典,就不仅仅是为今天而写,更是为明天而写的。
% Z0 o, ?6 N* Y `! ]" M" b 别的艺术有可能是少数人欣赏、喜欢的,但红歌必须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才拥有生命力。——郑南
" S" l1 \! @- w7 Y! H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 L$ c. n/ u D( V& S" ]7 g7 E8 x2 { 用一个大大的“爱”字串起
# }7 f$ J+ X4 s 词作者郑南:这首歌在油灯下写就
8 X6 n4 F9 h8 Q( _/ G5 B6 |! d3 z 广州日报:每个年代都有红歌,您觉得它们能深入人心的原因是什么?
: Q% ]) U/ X% L% b 郑南:成功的红歌从根本上讲都是写当时人们灵魂深处的声音,它依据社会需要、群众需要而产生。当代依然不乏红歌精品,像《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时代前进了,现在的红歌可能不再是直接的呼喊,少了口号,但依旧内容向上、感情丰沛,与群众的脉搏跳在一起。红歌,是与群众拥抱在一起的艺术。别的艺术有可能是少数人欣赏、喜欢的,但红歌必须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才拥有生命力。0 o+ K4 N/ l$ U7 j! w
广州日报:您还记得当年是怎样写出《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吗?. ~; X7 Y: S. n' E
郑南:当时,我和刘长安一起下到了南海边的一个偏僻小镇,在那里体验生活。那里还没有电,这首歌的词和曲都是在油灯下完成的。这首歌的两个地名都在海南,五指山是海南最高的山,万泉河是海南最美的河,它还和红军、红色娘子军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俩都没有去过海南,所以写之前也翻阅了大量资料。
0 Z+ x/ K$ F. x$ v! I8 } 广州日报:这首歌一直流传到今天,您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5 l' I/ P j
郑南:去年7月,央视《激情广场》由3000人同唱这首歌,我很感动,没想到这首在油灯下写出的歌曲,能唱到今天。红歌是写民族大情感,而不是一己小情感,需要自己站的角度更高,投入的情感更多。就像画画,画长城和画小茅屋肯定是不同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用一个大大的“爱”字串起,整首歌共用了9个“爱”字,写的是民族、战士的大爱,很多人觉得是文革十年最好的歌曲之一,当时一个说法是北有《北京颂歌》,南有《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3 b) }$ Y: l' v3 D- |$ }# y# E 曲作者刘长安:李双江为这首歌插上“翅膀”& F( E4 @ X5 B2 ^+ o
广州日报:您作为广东省和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有没有研究过不同年代红歌的特点?
2 f: d$ @$ _2 E% R0 v 刘长安:红歌的共同特点是精神层面积极向上、热情阳光,新中国成立前的红歌多为进行曲式的,而近年的优秀作品则主要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美好生活和美好感情,唱出幸福感受,旋律抒情、优美。红歌从来都是反映广大百姓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其音乐素材有不少取于传统,比如民歌,旋律易于为人们接受。
1 z) \4 D5 V1 ?% ^2 d/ F2 f 广州日报:如今资讯非常发达,艺术作品也很丰富,红歌如何继续深入人心?
! o% S% U- C' T/ T( k% b 刘长安:现在唱红歌依然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流行歌曲、民歌同时存在。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首红歌涌现,一首好的红歌在内容上要贴近生活,与百姓感情息息相关;在旋律上要优美动听、朗朗上口,让人们即便不会唱全首都能哼上几句。但一首作品要广为传唱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这么多年来,为人们熟悉、喜爱的艺术精品毕竟是少数。
! l2 ?2 L* c( q2 M0 t1 P4 g 广州日报: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为例,您能说下红歌创作与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0 P8 `# w0 X+ D! x 刘长安:写作上当然是有一定技巧的,首先必须密切结合时代特点,反映百姓生活,还包括音乐素材运用、音乐形象、动听程度等。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和郑南一起到汕尾一个渔村去体验生活,每天和渔民一起下海捕鱼,和附近驻军在一起,感受他们的青春朝气,被他们保家卫国、艰苦训练的精神所感动。这个环境激发了我们创作的激情,我和郑南的创作意图一拍即合,看到他的歌词后,我很快也拿出了初稿。因为是为解放军战士而写,所以,它既是一首优美的男高音独唱歌曲,又具有一定地域特点,用了一点点海南的五指山歌素材。回广州后,我又将高潮进一步强化。! k! ?& J4 E/ J' r/ |6 l) Q+ x2 l
广州日报:您一共有1000多首音乐作品,写这首歌时,想过能一直流传至今吗?) y8 {) y% _4 K; \* h/ {" t" p. d. A
刘长安:写作的时候是精神很集中、情绪很激动、感情很澎湃的。我们搞音乐创作的,整天都在写东西,而一首作品最后脱颖而出,往往和演唱者有关。李双江的二度创作、他的完美演绎为这首歌增添了很多光彩。首先,他的演唱特别热情、投入;其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声音甜美,而且能唱得很高。他为这首歌插上了翅膀,让它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9 m5 F( d/ n, D/ r5 [ L5 k+ H0 Q(责编: 葱尾)4 x! d# t% U6 V6 ?
% V' h A+ ?/ o0 i0 k"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