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D5 T! K9 Q4 h# i. ]$ n. U
+ _4 z* K! `3 l! Y+ C! r 羊城晚报讯 记者曾颂报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工作应怎样开展?国外高铁事故及空难的救援实践均有经验可借鉴。羊城晚报记者昨日采访法律界人士和应急管理专家,各方对“动车追尾”抢险救援均提出自己的看法。/ A3 u) i7 H/ ^
航空法专家张起淮表示,依照空难救援的惯例,在“探测仪没有发现生命迹象”时不应急于清道、通车,还要再等48小时。“探测仪毕竟是机器,不能全信。”
7 Z7 O9 e) ? c: L! {, o# A! ] w 生命探测仪可不可靠?7 B: x: F+ Z. o* u% E( M
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知名律师、航空法专家张起淮表示,航空界对于空难的救援体系非常专业,可供铁道部参考。“空难救援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很多成功经验,包括机场、航空公司都有两套以上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指挥系统、通讯系统,还有专家队伍。”6 E% U; T3 q) |2 `
张起淮表示,从“动车追尾”事故看,铁路的应急预案和措施都落后于航空。
$ {% t- e* j+ ]5 H' U1 [ n 例如,24日下午,由于生命探测仪没有发现生命迹象,现场消防员、特警队伍都接到停止搜救的通知———决策部门决定放弃搜救,并吊走车厢。但搜救队伍坚持继续搜救,才有了小炜伊的生还。) R) h' U2 ^7 a6 P, ~# f; r
“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内的实践,在生命探测仪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后,至少还要等48小时才能停止搜救,不可能立即撤离。”张起淮说,搜救不能全信机器。德国1998年就曾发生城际列车脱轨事故,最终导致101人死亡。事发后,救援人员在现场搜寻幸存者,整整持续了3天。- d7 M4 m3 m" z
动车车头该不该掩埋?
) y) @ k0 H0 i& P3 k; L “在空难事故处理程序里,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一定会有专家队伍到现场指导和调查取证,绝对不会出现掩埋车头的情况。”张起淮说,原因是如此重大的事故极可能涉及玩忽职守罪,后续将有刑事诉讼,保留现场证据非常重要。+ c) t: ?& e0 N1 H. x
网友质疑掩埋有破坏现场嫌疑,违反《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隐匿或者毁灭相关证据。”
1 J1 q: J& l, t+ y, T 对此,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解释,掩埋车体是因为现场环境复杂,“施展开来很不方便”。中科院一名不愿具名的应急管理专家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应急预案不可能太详细,“该不该掩埋要看现场条件具体怎样,可惜发生这种事情,没有专家到现场看。”
% }0 M2 V! Q+ `! b8 q 记者还发现,“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几乎没有“应急管理专家”出来建言———按理说,处理突发事件正是他们的专长。前述中科院的应急管理专家则表示,“真相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媒体报道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还是要等权威的结果出来。”他也表示,国内应急管理体系尚待完善。2 F7 Q, r5 `7 i( M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a4 ^( g# U# z/ R* s+ T& k
, Z, p0 b9 `* l- G5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