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影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黑客帝国》三部曲;而这个系列电影对我影响最大的场景,并非是人类和机器的战争,而是人类的叛徒在接受机器人杀手史密斯引诱时的那一段。这位自觉苦不堪言又前途渺茫的男士,用叉子叉起一块牛肉时说:我知道这块牛排不是真的,但我嘴里那种感觉却是真的(大意如此)。
3 L# u; ^ S7 C0 e" Z$ y6 I2 w) o这句台词的震撼之处在于:牛肉是虚拟的,但感觉却是真实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呢?究竟是客体存在是一种真实,还是主体感觉才是一种真实?
/ a5 x) D, k7 x这是在描绘某种未来么?倒不见得。如果这是未来的话,事实上,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未来中:我们用我们真实的感觉在体验某种程度上一种虚拟的现实。这,就是高度发达的数字媒介。
; \, m2 t! v( w9 u其实对于媒体,有这么一句比方:medium is the mirror,媒介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将现实反射给我们,但它自身并非“现实”本身。媒介有意或者无意的误导,屡见不鲜。这面镜子,显然就是一面哈哈镜。在学术理论上,“拟态环境”四个字是专门用来描述这种情况的:“媒介所创造出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翻版再现,而是媒介组织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2 t# X* c2 q% c0 [6 y不过,拟态环境的造就者是:大众媒介机构。在可能的情况下,这类组织出于“公信力”的需要(究其根本,也是商业目的),会尽可能地去接近现实。一篇被认为是佳作的新闻报道,应该排除情绪和写作者的个人感觉。但是,互动型的数字媒体让这面哈哈镜更进一步了。人们用各种新兴的UGC来表达他们的话语——很遗憾,虽然不断有人鼓吹这是一种“公民记者”,但恐怕,人们更多表达的,并非是记者行业所倡导的“事实”,而是一种“情绪”,一种价值判断。7 @$ K* E1 L Y2 }( Z7 Q
乔布斯过世消息传开,新浪微博不无得意地宣布:12小时后,共约有250万条Twitter的消息发布;32小时内,共约有7500万新浪微博发布——由此来说明自家微博的火爆。但不知道读者们有无发现,Twitter的用户数是1.5亿左右,而新浪微博自称有2亿用户,用户数差别不大,何以信息量却差别十数倍?难道更多的中国人是苹果的粉丝?" b4 ?% m" ~9 T7 T k
现实,现实不是这样的。仅仅iPhone,全球就售卖出1亿部,但中国的iPhone加上iPad,不过千万级别。我承认国人中有那么一批果粉,但更多的,只是IT圈、程序员圈。我身边就有一些iPhone手机的女性用户,对乔布斯本人,谈不上有多么“高山仰止”的感觉。; j( e: y: b5 \$ U
与其说人们在微博上哀悼乔布斯,不如说是借这件事来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有论者认为,这是借乔布斯特立独行的成功以“批评中国内地的掣肘体制和由此萎缩的创造力”。象微博这样的UGC媒体,的确存在着“以洋抑华,借古讽今”——一个抑字,一个讽字,用的是很精到的,准确地反映出,在媒介之上人们的主观“感觉”。
" P9 x/ J& w* }7 b' b6 C: R! IUGC媒体本身又很容易成为一种定制型媒体。一个可以自我创造内容的工具,就必然要走向可以自我选择接触何种内容的工具。信息定制的好处是可以让用户规避TA不想要看到的信息——比如广告,但它的坏处在于:一个信息消费者所不想看到的信息,未必就等同于TA不该看到的信息。在微博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一个用户从TA自己的timeline中来判断这个现实社会是如何的。但很遗憾,TA所看到的,可能只是“现实”社会中的一角(打上引号的原因在于其实这个现实是一种拟态环境),而压根不是全部。
. P) Z, U+ s% z; `4 x7 G早期的互联网,还被单独描述成“虚拟社会”,因为互联网对于人们而言,工具性显然更强一些。但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当“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不再成立后,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事物。我们已经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投射。准确的事实是,虚拟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有机的一部分。我们已经“数字化生存”。6 d: Y7 \2 ^- F; {- r1 o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数字公司策划过一场“72小时生存”的活动,找来几个志愿者,让他们在72个小时内只依靠互联网,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吃饭还是打电话叫的外卖。到了今天,我倒是有兴趣找几个志愿者,也做一次“72小时生存”的活动,在这72小时内不许接触网络。人们倒不见得不能生存,但恐怕,心理上会有一些变化吧,比如,焦燥感。在踏出房门的那一刻,他们会不会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看微博上又新增多少粉丝、多少评论、私信和转发呢?
; m( ?: g0 ~6 n回到文头的《黑客帝国》,当我们把“牛肉”替换成“信息”两个字之时:“我知道这条信息不全是真的,但我脑海里那种感觉却是真的。”这样一句话成立与否?不要说不见得成立,微博上已经有人主张谣言未必要辟,因为那种情绪是真实的。黑客帝国那个未来,我们已身处其中。, R5 I7 T) x# q; N& b# V5 M- ~
文章来源:魏武挥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0 I4 k) T% L4 ^& d T0 ?6 d
9 d% S1 I1 B6 i+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