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时下有关数位环境的教科书说,萤幕的使用习惯以浏览为主,而且图片比文字更吸引人,主要以娱乐或仪式性使用为主(例如,打开Facebook开始一天的生活,但关掉后立刻忘记刚刚看了什么),而不适合吸收完整的知识。摄取更全面、完整的知识,还是要靠纸本。没错,这是萤幕显示时代我们不愿面对的真相:基于某些原因,我们很难有意愿在萤幕上好好的读一篇文章。8 B: e( b, E, q
为什么?有很多大小原因,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伤眼。萤幕太亮对眼睛不好,大多时候是硬体的问题,但让这问题更严重的因素则是出在软体:不妨问问自己,有多少平常会逛的网页、部落格的文章阅读起来是跟纸本一样舒服的?以网页为例,有许多网页的设计忽略了某些重要的平面设计原则,例如适当的字体大小、字型选择、文字与背景的对比,以及行距。介面设计大师OliverReichenstein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网页上95%的内容其实都是「typography」,试图与大家解释「印刷时代」的排版原则为何在「萤幕显示时代」还是同样重要,同样应该被使用。
) l8 p5 D1 ~ H5 b许多人惊讶的问:「哈?typography?字型学?那不就只是选好看的字而已吗?网页设计怎么会95%都在选字型?」
) ^; _- e+ N/ Qtypography不只是选字型5 W0 ^! K: K- T' N* t _- z+ B
但事实上typography不只是选字型,还包括字型的组合,更有关于精确的测量:行高、区块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整体垂直排版的韵律感(verticalrhythm)等等,都是传统排版的重点,因为斤斤计较几个pt(最小的印刷单位)的相对关系,所以可说个相当偏执,相当要求完美的领域(记得SteveJobs怎么养成偏执狂的吗?),目的就是为了让内容本身完美的在媒介上呈现给读者。Reichenstein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这些原则在网页上也同样要被注重,我们才可以不再只是浏览,而可以长时间阅读而不感到疲累,只是过去有两个迷思:8 z7 X8 q9 V* l+ V' U
迷思一:萤幕解析度不够,所以用字型也是枉然
9 I2 I7 P, W, @ H! k |+ H当然,这个在2006年提出的说法到现在已经不攻自破了。视网膜萤幕(RetinaDisplay)在iPhone4的像素密度已经来到惊人的326dpi,可以说是超越了印刷纸本的起始水准,包含各种显示面板解析度的跃进,字型的显示效果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了。在中文来说,虽然有许多字型还需要经过数位调校,才会让萤幕显示效果更好,但至少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信黑体。相信有视网膜萤幕的朋友看这篇文章时,可以感受到接近完美的视觉效果,连纸本都没有如此好看。再加上越来越多的webfont服务--连中文都有了justfont,都让从前只能放图代替文字的困境解决了。) Q/ O) v/ M3 w2 \6 R
迷思二:还没有那么多webfont可以用啊/ [4 g6 R; |; ^! ]
这个部分在中文世界的确还是如此。中文不但档案大、制作远比拉丁字母费时费工(博大精深的中文字至少有一万三千个常用字,英文大小写字母加上符号最多不过上百),再加上传统字型公司有许多的版权议题争议,都让中文的webfont进展缓慢。但跟上一点一样,typography不是只有选字型。就算没有好字型,也可以用心在排版细节上。Reichenstein就提到,文艺复兴的义大利字体设计师当时只能用一种活字,但还是造就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出色的印刷作品。这就足以告诉我们即便中文webfont不多,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对细节的注重创造好的排版设计。
0 W0 b9 B; v+ }, \3 w+ U' p; d' A% C1 {2 X& e+ F C8 r
0 J7 {5 d3 m/ `0 m( a. K: C9 r
文艺复兴的排版,只有一种字体,依然经典。(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F1 L; @; f0 Q
另外在台湾justfont也常常会听到朋友们说,这种偏执的细节,一般人应该不会注意到吧?但事实上,就是这种偏执的细节,让整体版面更好读,好读到不会特别注意,因为能够非常专注在内容上。可惜目前实在有太多网页设计的排版是对眼睛不好的,例如设计不良的字体曲线控制点不干净,容易造成小亮点,让眼睛增加负担;笔画没有适当收束,让线条糊在一起;许多网页甚至把字体大小设定为10px,再加上过挤的行距、不理想的背景对比,让萤幕上的阅读更让人洩气。$ E8 M! @1 q+ H1 ?" M) C; e
justfont相信我们需要引进更多平面设计的排版知识到网路上。再搭配越来越强大的CSS功能与各种设计模组以及webfont服务,相信有天我们也能在萤幕上读到赏心悦目的内容。/ W2 \& C4 P4 E' |. k9 t! w) y/ j8 X
来源:inside
; V6 V. C7 `8 ~# f% h: F- m时下有关数位环境的教科书说,萤幕的使用习惯以浏览为主,而且图片比文字更吸引人,主要以娱乐或仪式性使用为主(例如,打开Facebook开始一天的生活,但关掉后立刻忘记刚刚看了什么),而不适合吸收完整的知识。摄取更全面、完整的知识,还是要靠纸本。没错,这是萤幕显示时代我们不愿面对的真相:基于某些原因,我们很难有意愿在萤幕上好好的读一篇文章。
6 A$ e$ P" `+ ~1 ?9 K3 ~. U为什么?有很多大小原因,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伤眼。萤幕太亮对眼睛不好,大多时候是硬体的问题,但让这问题更严重的因素则是出在软体:不妨问问自己,有多少平常会逛的网页、部落格的文章阅读起来是跟纸本一样舒服的?以网页为例,有许多网页的设计忽略了某些重要的平面设计原则,例如适当的字体大小、字型选择、文字与背景的对比,以及行距。介面设计大师OliverReichenstein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网页上95%的内容其实都是「typography」,试图与大家解释「印刷时代」的排版原则为何在「萤幕显示时代」还是同样重要,同样应该被使用。
) |4 c, T3 P5 V0 ^! p) A) ^: a: V许多人惊讶的问:「哈?typography?字型学?那不就只是选好看的字而已吗?网页设计怎么会95%都在选字型?」
& w: O" e ?' A* k; B0 Z0 t0 ]typography不只是选字型8 e7 G' M x) b( l9 ?" K" }& C
但事实上typography不只是选字型,还包括字型的组合,更有关于精确的测量:行高、区块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整体垂直排版的韵律感(verticalrhythm)等等,都是传统排版的重点,因为斤斤计较几个pt(最小的印刷单位)的相对关系,所以可说个相当偏执,相当要求完美的领域(记得SteveJobs怎么养成偏执狂的吗?),目的就是为了让内容本身完美的在媒介上呈现给读者。Reichenstein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这些原则在网页上也同样要被注重,我们才可以不再只是浏览,而可以长时间阅读而不感到疲累,只是过去有两个迷思:( R6 P; U4 s2 j
迷思一:萤幕解析度不够,所以用字型也是枉然
2 y0 ]# |) |5 _& R: H当然,这个在2006年提出的说法到现在已经不攻自破了。视网膜萤幕(RetinaDisplay)在iPhone4的像素密度已经来到惊人的326dpi,可以说是超越了印刷纸本的起始水准,包含各种显示面板解析度的跃进,字型的显示效果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了。在中文来说,虽然有许多字型还需要经过数位调校,才会让萤幕显示效果更好,但至少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信黑体。相信有视网膜萤幕的朋友看这篇文章时,可以感受到接近完美的视觉效果,连纸本都没有如此好看。再加上越来越多的webfont服务--连中文都有了justfont,都让从前只能放图代替文字的困境解决了。
9 S& m" i" ^5 n4 s8 Y( H* E迷思二:还没有那么多webfont可以用啊6 B7 L9 Z4 B0 E) Y* ]
这个部分在中文世界的确还是如此。中文不但档案大、制作远比拉丁字母费时费工(博大精深的中文字至少有一万三千个常用字,英文大小写字母加上符号最多不过上百),再加上传统字型公司有许多的版权议题争议,都让中文的webfont进展缓慢。但跟上一点一样,typography不是只有选字型。就算没有好字型,也可以用心在排版细节上。Reichenstein就提到,文艺复兴的义大利字体设计师当时只能用一种活字,但还是造就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出色的印刷作品。这就足以告诉我们即便中文webfont不多,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对细节的注重创造好的排版设计。
% j. C9 k* O i d5 O: O8 P- W/ B
$ H0 |7 r8 B* {文艺复兴的排版,只有一种字体,依然经典。(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I7 }4 u) l! c. g6 v1 k
另外在台湾justfont也常常会听到朋友们说,这种偏执的细节,一般人应该不会注意到吧?但事实上,就是这种偏执的细节,让整体版面更好读,好读到不会特别注意,因为能够非常专注在内容上。可惜目前实在有太多网页设计的排版是对眼睛不好的,例如设计不良的字体曲线控制点不干净,容易造成小亮点,让眼睛增加负担;笔画没有适当收束,让线条糊在一起;许多网页甚至把字体大小设定为10px,再加上过挤的行距、不理想的背景对比,让萤幕上的阅读更让人洩气。& \/ W7 E( q2 e1 M, {' P" X. V
justfont相信我们需要引进更多平面设计的排版知识到网路上。再搭配越来越强大的CSS功能与各种设计模组以及webfont服务,相信有天我们也能在萤幕上读到赏心悦目的内容。! v- v5 A N! R5 l
来源:inside
+ b. P# c( F6 e9 R时下有关数位环境的教科书说,萤幕的使用习惯以浏览为主,而且图片比文字更吸引人,主要以娱乐或仪式性使用为主(例如,打开Facebook开始一天的生活,但关掉后立刻忘记刚刚看了什么),而不适合吸收完整的知识。摄取更全面、完整的知识,还是要靠纸本。没错,这是萤幕显示时代我们不愿面对的真相:基于某些原因,我们很难有意愿在萤幕上好好的读一篇文章。
6 v3 p9 V9 J; B, D7 h6 @9 O为什么?有很多大小原因,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因为伤眼。萤幕太亮对眼睛不好,大多时候是硬体的问题,但让这问题更严重的因素则是出在软体:不妨问问自己,有多少平常会逛的网页、部落格的文章阅读起来是跟纸本一样舒服的?以网页为例,有许多网页的设计忽略了某些重要的平面设计原则,例如适当的字体大小、字型选择、文字与背景的对比,以及行距。介面设计大师OliverReichenstein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网页上95%的内容其实都是「typography」,试图与大家解释「印刷时代」的排版原则为何在「萤幕显示时代」还是同样重要,同样应该被使用。
; T) `. K2 e" }5 a' p& P' T许多人惊讶的问:「哈?typography?字型学?那不就只是选好看的字而已吗?网页设计怎么会95%都在选字型?」9 P" E0 o; Z. p5 J: M; A' Z
typography不只是选字型
9 Z- q' H" j/ A: ?但事实上typography不只是选字型,还包括字型的组合,更有关于精确的测量:行高、区块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整体垂直排版的韵律感(verticalrhythm)等等,都是传统排版的重点,因为斤斤计较几个pt(最小的印刷单位)的相对关系,所以可说个相当偏执,相当要求完美的领域(记得SteveJobs怎么养成偏执狂的吗?),目的就是为了让内容本身完美的在媒介上呈现给读者。Reichenstein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这些原则在网页上也同样要被注重,我们才可以不再只是浏览,而可以长时间阅读而不感到疲累,只是过去有两个迷思:
6 u, h& J" D$ R7 s* x' w& ]$ }迷思一:萤幕解析度不够,所以用字型也是枉然
$ D4 Z' ]5 g7 k" d/ l( w/ f/ }7 [当然,这个在2006年提出的说法到现在已经不攻自破了。视网膜萤幕(RetinaDisplay)在iPhone4的像素密度已经来到惊人的326dpi,可以说是超越了印刷纸本的起始水准,包含各种显示面板解析度的跃进,字型的显示效果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了。在中文来说,虽然有许多字型还需要经过数位调校,才会让萤幕显示效果更好,但至少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信黑体。相信有视网膜萤幕的朋友看这篇文章时,可以感受到接近完美的视觉效果,连纸本都没有如此好看。再加上越来越多的webfont服务--连中文都有了justfont,都让从前只能放图代替文字的困境解决了。
" c/ |" d1 l. b4 ~迷思二:还没有那么多webfont可以用啊
5 ]4 a: w% q" S1 U* c$ X这个部分在中文世界的确还是如此。中文不但档案大、制作远比拉丁字母费时费工(博大精深的中文字至少有一万三千个常用字,英文大小写字母加上符号最多不过上百),再加上传统字型公司有许多的版权议题争议,都让中文的webfont进展缓慢。但跟上一点一样,typography不是只有选字型。就算没有好字型,也可以用心在排版细节上。Reichenstein就提到,文艺复兴的义大利字体设计师当时只能用一种活字,但还是造就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出色的印刷作品。这就足以告诉我们即便中文webfont不多,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对细节的注重创造好的排版设计。9 }9 V o e9 U% e* t
* S* y8 d! N: h! T( W% V
4 X; l t. W O( b9 t' m文艺复兴的排版,只有一种字体,依然经典。(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4 @; {5 v" }3 k- Z
另外在台湾justfont也常常会听到朋友们说,这种偏执的细节,一般人应该不会注意到吧?但事实上,就是这种偏执的细节,让整体版面更好读,好读到不会特别注意,因为能够非常专注在内容上。可惜目前实在有太多网页设计的排版是对眼睛不好的,例如设计不良的字体曲线控制点不干净,容易造成小亮点,让眼睛增加负担;笔画没有适当收束,让线条糊在一起;许多网页甚至把字体大小设定为10px,再加上过挤的行距、不理想的背景对比,让萤幕上的阅读更让人洩气。5 z8 O0 z" G8 B$ r2 [* W+ u3 ]
justfont相信我们需要引进更多平面设计的排版知识到网路上。再搭配越来越强大的CSS功能与各种设计模组以及webfont服务,相信有天我们也能在萤幕上读到赏心悦目的内容。
/ j; G3 m- e' k) s1 K来源:insidehttp://www.inside.com.tw/2012/09/06/does-typography-matter
( E$ ?' M7 h%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