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信5.0即将推出。看了下几篇内测文,微信5.0更新大致归纳为三类:扫一扫全面加强,公众账号折叠、小优化功能例如摇一摇同步视频。 此版之所以是5.0而不是4.51,正是因为有了“扫一扫,扫出全世界”和“公众账号折叠”这两大变化。这暴露出微信的欲望。
4 F6 H% Z$ B+ Z7 Y, r 微信是什么?3 G( f0 ^9 K! V8 v; T- u, ^
张小龙一直在打太极。《商业价值》采访时,张小龙说“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近期则公开表示“微信就是消息系统,它的核心就是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里流转”。实际上,做技术开发出身的张小龙也曾说过,任何软件都是一套消息系统。这套消息系统是由对象和消息组成的。我想张小龙当年应该是面向对象编程(OOP),与之对应的是面向过程编程(POP)。面向对象擅长的便是真实世界到软件的建模,通过对象和消息。# t I1 g# U; f: b
张小龙很多话太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最后还有一句“我说的都是错的”。他不给微信定义是因为心中的欲望。微信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版的Line,或者一个实时在线的手机QQ。微信野心巨大。
: f- f! G7 I% p/ [4 i) @4 y7 m 有多大呢?微信是一套软件,一个系统,一个平台级的系统。只一类软件可以定义如此之广,什么都做。那就是操作系统。微信5.0更加明确微信正在成为一款操作系统——与Facebook Home同一层级的、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嗯,是不是还想到了Chrome OS这类云端操作系统?也是一款封闭的操作系统。
3 Q" ~6 }8 E$ [& y* j4 V! }3 R 操作系统本质是人和机器之间的接口。微信正在成为人与手机、人与云端、人与人之间的接口。/ @+ O& {' J, S' l9 z4 I* L
微信之封闭,甚或大过App Store5 N" t& o' c2 P U' c
说到封闭操作系统,人们会想到iOS。苹果通过软硬件、应用和内容的一体化打造自己的封闭帝国。既控制用户体验,又掌握最高话语权。iOS控制了输入法、语音助手、日历、音乐、天气、iTunes等核心功能,但是将其他需求满足的机会交给了App。这些App由App Store进行审核和控制。苹果设计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其站在了iOS生态的最顶端。
! ^2 b- `! y; T 微信比iOS更加封闭。除了公众账号给了第三方机会,其他的功能都是亲自操刀。公众账号的限制很多,读取的内容有限推送的功能也有限,自定义菜单被诟病为交互体验的退步。某种程度看微信审核强于AppStore。后者是一次审核,微信是每次内容发布都要审核。最近连微信公众号能做什么,微信都想管,例如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说微信不是营销工具。还有,公众号严格的加V制度也是微信公众号愈加封闭的表现。$ r! t2 x2 L$ y8 o
在覆盖用户达4亿,且活跃度极高的情况下,微信每做一个功能,相应App便会颤抖。这与当年腾讯帝国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类似。互联网创业者需要思考,腾讯做对应的产品怎么办?而现在任何手机App面对的问题是,微信下一个版本增加对应的功能,怎么办?' f0 {( h# p4 j+ u; O
QQ越过IM属性,大量模仿其他产品时,就像外来物种野蛮生长,让本地生物无处容身。以至于一度遭到讨伐。在3Q大战之后,腾讯深度开放,同时收购更为大方,模仿变得收敛,勉强缓和业界矛盾。
0 E, l6 ?4 A/ @ 微信已经到了野蛮生长的临界点
7 @" V& Q& B9 w! A9 v5 z) g 微信已经是超级入口。它是基础通讯工具,是浏览器,是新闻阅读器,是荷尔蒙社交(约炮的雅称)工具,是语音提醒工具。5.0开始是我查查,是百度移动搜索,是微信App分发市场。将来可以是豌豆荚、手机助手、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美图秀秀、手机地图,甚至微信Glass、微信Watch。
% r4 \4 `6 D1 P/ r7 f( o+ |5 _ 5.0的“扫一扫,扫出全世界”,似乎在进军O2O,实际上,微信的野心绝对不仅仅是O2O,它不只是连接线下与线上,而是要连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每一个物体,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声音,都是微信的目标。' L4 K* \5 d% y& ?
百度颤抖了。扫一扫,扫出全世界,改变一个字就是“搜一搜,搜出全世界”。
! U% V9 s' O2 ]6 y 手机和使用场景的特征,决定了移动搜索与传统搜索有很大不同。包括信息输入方式、结果展现形式、搜索的目标和广告的模式。PC上在搜索框输入文字便是搜索。而手机上,语音、图片、体感、位置都是搜索的输入信息。PC上我们搜索网页,输入星巴克进入的是其主页。手机上搜索星巴克更可能是搜索附近的实体店甚至路线。关于此笔者在《视觉搜索是移动搜索的未来》一文有更详细的阐述。: Y- _% A A. e
微信5.0做的事情,正是Google和百度两大搜索巨头在移动搜索领域探索的视觉搜索。Google Glass,盯着白菜便自动显示白菜价;盯着人脸便可人肉搜索(暂时禁止,理论可行);盯着饭店出来点评信息。百度则做了以图搜图的明星脸、宠物狗、条形码、CD封面、图书封面、二维码、翻译搜索,并在打造类Glass产品百度EYE。微信5.0的扫一扫功能几乎是百度移动搜索的子集。4 T! c1 |. ^1 {4 B; `+ h/ |8 d
除了百度,我查查也将躺枪。我查查拥有业界最丰富的条形码数据。要么选择妥协合作将数据贡献给微信,从toC向toB转型。要么眼睁睁看着用户被微信蚕食。
& w( a1 H, r+ B 张小龙曾经表示对Google Glass的极大兴趣,并且思考微信与Glass的融合方式。如果微信将来有硬件计划,或者植入Glass,将让其成为一款名副其实的可穿戴的视觉搜索客户端。
$ Y9 z, I# U& F; h* v' I 无法忽略的现实:进入百度与阿里领地
( `9 T; n; M; Z, w& S$ }: J. u 有意思的是,微信对“扫一扫”的宣传,和百度对其移动搜索的宣传相差甚远,耐人寻味。
/ f* D* h$ J# Q9 l n# |. V/ d8 t 《微信5.0全体验》一文说扫一扫技术要求不高,“他们(腾讯)最晚在2010年就已经开发出了这种技术,即搜搜中的‘以图搜图’。具体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对流量的消耗其实更是微乎其微,因为它并不需要上传整张图片与服务器比对,只需要上传一串数字特征码即可”。
X& y/ R& f; A2 h2 o6 |8 c; L 而百度对视觉搜索的介绍则是:尽管图片搜索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在识别准确性尤其是对通用图片例如非平面图片、柔性图片的支持仍然是待解难题。条形码、二维码识别是简单的解码技术;图书、CD封面、翻译则较为复杂,但因为是特定领域的平面图片,有着较高的识别率,翻译使用的OCR技术早已应用到名片和文件扫描。但街景、人脸、宠物狗这类识别则很复杂。除了需要大数据基础,还需要机器学习。百度还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耗费数千万在硅谷买大牛来研究相关技术。4 m- {" D& O8 `8 o& F: H
视觉搜索耗费流量的程度,依赖于图片压缩比例。因为中国的网络状况不好,百度采用了比Google更高的压缩率。压缩率高,省流量省时间,但是对算法要求更高,否则会影响准确率。不知道微信的“特征码”究竟采用什么压缩技术,可以做到使用流量微乎其微的?条形码和二维码确实可以算作特征码,也确实微乎其微。街景、CD和图书封面怎么做到的不得而知。: m# a, J) z3 H
可以看到,微信做了视觉搜索(以图搜图),但是只字不提搜索,还特意在宣传上弱化技术特征。避免给外界留下进入搜索领域成为百度移动搜索劲敌的印象。但这是无法扭曲的现实,微信已经下手移动搜索。
N% c+ K, t2 R y 另外一大类移动搜索即类Siri助手,微信为什么迟迟没有下手呢?如果到今天还说是因为微信专注,有些自欺欺人。微信4.5的语音提醒功能没有外购科大讯飞之类的第三方语音识别技术,而是使用30多个人的团队自行研的语音技术。估计对于通用的语音搜索,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义识别技术还没有ready。) Y& W6 `& i J/ m
除了搜索,对电商网站的截流已经有相关分析。 ]3 d6 Q7 _/ L# ^7 `. v
公众平台折叠意味着什么?
7 s' r0 H7 }) k. e# ]/ f- k; } 有人说公众平台折叠是微信公众账号的降级。我不这么认为。
" M& s/ ~) p! q* \ 折叠的设计让微信更像一个操作系统(平台),让微信号更像一个App,即微信App。/ @: ?& @: O, \" @7 P
如果将“订阅号”三个字捂住,你会不会觉得这是手机的某一屏桌面?原来的公众号以通讯录的方式展示,并且以会话的方式消费其信息,只是一个账户。现在则更像是一款“打开”后消费信息或者获得服务的“应用”。
$ s- U q# C4 e4 v, @7 q 我并不认为这种折叠设计会让公众号打开率大幅降低。对于习惯使用微信公众号的人来说,以传统的会话方式展示,他仍然可能忽略。只不过未读数字会越来越大。而对于习惯通过微信号获得信息的人来说,订阅号放到二级菜单,其可以主动选择何时打开微信号。关键的一点是微信没有增加“全部标记为已读”功能,这表明其仍然有着“100%到达率”的追求。这是微信公众号的优势。
; g# w( J' c2 j$ d7 X Y# U! H5 R& r 5.0,微信终于将会话与应用分开。4 w! Q( [* _. z, F/ j& Z) F, b
归纳一下,微信现在已经具备了基础通信、社交(朋友圈)、第三方应用(公众号)和搜索(扫一扫)几大类功能。估计下一个版本在此基础上会继续加强搜索(语音,更多扫一扫),加强应用分发(公众号搜索、发现、排行等)。也必然会有手机支付同等级别的全新功能加入。
, _2 h5 T) P6 t/ m& i+ I% x 微信在做的事情,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它就做什么。矛盾在于:4亿用户,需要很多,微信无法面面俱到。满足哪些用户的何种需求,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权衡。除了用户声音,微信还要承载腾讯的公司战略、自身的产品策略、与手Q的差异化定位以及商业化的压力。在基础功能成熟后,后面几点才是决定结果的因素。
9 X" h) D! J6 J# \ 从5.0看微信的发展趋势将是扫一扫,扫除全世界。App们,颤抖吧。
& y6 s) r3 m/ {- y7 ^7 ~7 E! ]% }, E% Y( U' u- D/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