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 年 1 月 4 日 04: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不同地方人的口感不一样吧,我没吃过那
) ?( p- U* T8 ~5 e庙里的,不知味道如何。
- y, n' Y: g" X X3 S- S棕子裹的不结实很正常,因为里面的好大一块肥肉煮熟后几乎变成油了,而且绿豆也变成绿豆泥了。这两样东西应该占了总体积40%,煮完后体积不变小才怪了,呵呵。这两样东西+糯米都不够香?还是吃了很小个的果蒸棕吧,一般一个果蒸棕没三四个人是吃不完的。2 _) H6 q D% X3 Z& t, E
还有我想知道那庙里包棕子的叶子有没有循环再用,我觉得应该有,那叶子在省内是肇庆独有的清香啊。如果没被重复使用,天呐,那庙每天有多少食客,每天得浪费多少芭蕉叶啊
# a( A1 _- ]- i7 w。
' Z; {7 {- i: _3 t7 O我第一次带棕子到广州,宿舍七个人,六个都说是极品。第二天早上教室里传来对话:MM1你也是肇庆的也不带几个棕子回来给姐妹们尝尝!MM2几个?你知道那东西有几斤啊?我一个弱质女子哪带的动那么沉的东西啊。
) n+ Y w6 J7 n1 K2 @风景区的东西的价格是外面的三倍,那庙只要稍微偷工减料,才多赚多少呢。" ]9 i+ E$ _# w; }
以前我们都叫果蒸棕,因为很多人以为那黄色的东西是水果做的,如果你能吃的出来原味,有两个原因:一、你的味觉太好啦,二、很明显这厨师的功夫不到家。还有很多猪肥肉,如果吃着觉得很油很腻,那这棕就不能用“果”命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