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M) Z+ z3 f# F+ g
) x' P9 i& D5 k* |/ V' C' `7 \! U
: i% f: w9 s+ }' _: ^2010年7月27日晚,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网上英国馆)内,伦敦市副市长理查德-巴恩斯为庆祝奥运会倒计时举杯
! y. p+ z( a( H# ^. I! B9 X6 F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次世界盛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之一新,似乎也给下届盛会的主办地留下了一个难题:如何才能不被 “中国模式”的光芒所遮蔽?昨天在杭州举行的第六场世博主题论坛上,伦敦前市长肯·利文斯通和米兰世博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郑时龄都表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5年米兰世博会将以完全不同于“中国模式”的新形式举办。7 r: h& C/ \0 U' Y0 K3 h7 T, [
伦敦前市长利文斯通:
% @) |. N; g6 k) ~借奥运会振兴工人居住区
% ]: [1 D1 Q) {( x2000 年至2008年担任伦敦市长的肯·利文斯通,在任斯间曾积极带领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2008年8月,他曾亲自来到北京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于开幕式和北京奥运的精彩,利文斯通赞许有加。他表示:“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奥运会开幕式中最叹为观止的一场。”
, Q5 S& V' A, T当谈到北京奥运会是否给伦敦带来压力时,利文斯通表示,伦敦申办奥运的出发点与北京并不一样。“北京奥运的目标是让世界看到一个强大的、新的国家的崛起,让世界看到中国经历曲折之后开始重新强大起来。”利文斯通说:“我们和北京的目标是不同的,我当时带领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完全是为了使伦敦东北那片工人阶层居住区得到振兴,因此我们不可能按照北京模式来做。”
A1 C3 H" f- {* J. R: Y9 j! V, Y5 s2 P
郑时龄:6 i% ] s# w5 _ w* s8 ]
米兰世博展示将侧重未来
- h7 F c w7 o: T# Y8 D# g在昨天论坛的全体大会上作演讲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不仅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也是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博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时龄透露了一些米兰世博会的筹备规划。4 `( S4 _' W; N9 \2 B
郑时龄透露,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时,由于经济下滑,拿不出足够的经费继续筹备,米兰曾想打退堂鼓,他还给米兰主办方打气加油过。“后来,米兰又派人到上海世博会考察过,现在他们的设计规划已经比较清晰了。米兰世博园的面积只有上海世博园的五分之一,预计有1000多万人次的游客参观。所以,他们不可能按上海世博会的方式来举办,不可能像上海世博那样,把每个场馆都做成雕塑一样。他们计划把世博园设计成一纵、一横两个区域,纵向区域全长1.5公里,展馆就一个挨一个地排开。”郑时龄介绍说,米兰世博主办方也从上海世博会吸取到了经验,“他们看到上海世博园区的道路上设有晴雨伞,于是,他们决定干脆把道路上方整体盖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天气问题了。”6 ~$ r$ {: ]; R8 n x6 c
郑时龄表示,米兰世博会的展示方式与上海世博会也会有所不同。“上海世博会的游客多是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太多,因此展示的多是介绍各国特色的普及性展示。但据估计,米兰世博会的游客大多有出国经历,而且对世界各国的了解比较深入,所以米兰世博会将着重于对未来的展示。”; `' ]0 ^) E6 o. B$ n
7 }2 \ i: c; e" R |
|